劉備鼎盛時期勢力有多大?夷陵慘敗導致蜀漢喪失統一的機會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備鼎盛時期勢力有多大?夷陵慘敗導致蜀漢喪失統一的機會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劉備鼎盛時期勢力有多大,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劉備作為魏蜀吳三國之中起步最晚、起步最低的一個,直到「赤壁之戰」後才擁有了一片根基之地,按照《隆中對》的規劃,劉備未必沒有奪取天下的機會,然而事實上這種機會卻是稍縱即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劉備從曹操手中奪取漢中後,蜀漢勢力達到巔峰,初步具備了爭奪天下的機會。

然而僅僅數月過去,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二月,發動「襄樊之戰」的關羽,卻由於呂蒙白衣渡江,兵敗丟失荊州三郡,蜀漢可謂損失慘重。而到了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劉備為重奪荊州率兵進攻東吳,卻於「夷陵之戰」中慘敗,直接導致蜀漢元氣大傷,就此徹底喪失了統一天下的機會。

蜀漢巔峰勢力:佔據荊州三郡,西進攻佔益州,北上奪取漢中

「赤壁之戰」後,趁著東吳與曹魏交戰之機,劉備上表請以劉琦為荊州刺史,隨即以劉琦的名義南下荊州南部,成功奪取荊州七郡中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同年,劉琦病逝,劉備順利將荊南四郡掌控在手中。

「赤壁之戰」後劉備奪取荊南四郡

對於劉備奪取荊南四郡,東吳方面心有不甘卻又無可奈何,再加上周瑜向孫權建議西進奪取益州,東吳至益州的通道雖掌握在孫權手中,卻處於曹操和劉備的夾擊之下(如上圖)。雖然由於曹操對南方的軍事壓力,孫劉聯盟得以維持,但雙方卻開始明爭暗鬥不止,孫權意圖通過嫁妹籠絡劉備,周瑜則更是建議直接趁機將劉備軟禁。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出兵益州前夕突然病逝,孫權經過權衡後放棄西進攻佔益州的計劃,為將劉備推到對抗曹操的最前沿,從而使東吳可以騰出手來率先解決東南的交州問題,孫權最終同意將「南郡」借於劉備,至此荊州七郡中的五郡落入劉備手中。

「借南郡」後劉備拿下荊州五郡

在孫劉聯手之下,曹操很難再獲取向南用兵的機會,於是開始將戰略重心轉向西北,並希望北方自己的壓力消失之後,孫劉聯盟自行瓦解。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以征討漢中張魯為名,開始向關中用兵,屯兵關中的馬超等人知道曹操意在關中,隨即起兵反抗,雙方開始爭奪關中歸屬。

曹操雖意在關中,但益州劉璋聽說之後卻大為恐慌,在張松建議下邀請劉備入川。按照《隆中對》的規劃,劉備本就意圖奪取益州,這也是劉備為何向孫權借取南郡的原因,畢竟南郡乃是連接荊州和益州的咽喉要地。至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趁著曹操奪取關中後與東吳打的熱火朝天的機會,劉備經過歷時長達三年的戰爭,劉備最終奪取益州。

對於孫權來說,他需要一個相對弱小,需要依附東吳的盟友,卻並不希望出現一個橫跨荊州、益州,且地處長江上游、時刻威脅東吳腹地的強大盟友出現。因此,當東吳與曹魏的戰爭結束之後,孫權開始向劉備討還南郡,然而南郡戰略地位太過重要,劉備又豈會歸還。

建安二十年(215年),見劉備根本不願歸還南郡,孫權便以呂蒙為將,連下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劉備自然也不甘示弱,立即起兵五萬趕赴公安,關羽則屯兵三萬於益陽和魯肅對峙。北方的曹操眼看孫劉大戰將起,則趁機西征張魯,奪取漢中之地,並派張郃攻入益州,攻掠巴西之地。

為防止腹背受敵,劉備連忙與孫權議和,雙方以湘水為界平分益州,孫權佔領荊州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劉備則佔領南郡、零陵郡和武陵郡,史稱「湘水劃界」。自荊州退軍之後,劉備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開始向關中用兵,並最終於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成功趕走曹操,奪取漢中之地,至此蜀漢勢力達到巔峰。

基本喪失機會:關羽被呂蒙偷襲後方擊敗,劉備丟失荊州三郡

佔據荊州三郡、益州和漢中的劉備,可以說已經初步實現了《隆中對》的戰略規劃,接下來只要「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等待合適的機會,然後自荊州、漢中兩路向北用兵,未必沒有爭奪天下的機會。

劉備的勢力雖然自「赤壁之戰」後持續擴張,但接連的戰爭也使得蜀漢已經筋疲力盡,此時他們急需一段時間休養生息,穩固現有成果,提升己方的實力。此時的蜀漢,實際上已經無力再次發動戰爭。

然而,不知道關羽是否錯誤的理解了《隆中對》,他竟然趁著曹魏主力仍然停留在西線的時機,於「漢中之戰」結束僅兩個月之後,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突然發動了「襄樊之戰」,曹操則派於禁、龐德率軍救援樊城,但卻遭遇「水淹七軍」,於禁被擒、龐德被斬。

而就在襄樊兩城岌岌可危之際,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又先後投降關羽,同年十月,陸渾民孫狼等作亂,殺死了縣主簿,同樣向南歸附關羽,而許都以南的梁郟、陸渾群盜也紛紛接受了關羽的印號,一時間中原大震。從「襄樊之戰」的初期交戰形勢來看,毫無疑問關羽佔據著絕對的上風,甚至逼迫曹操一度起了遷都之心。

然而,關羽前線取得優勢的同時,腹背卻遭遇著極大的威脅。要知道東吳為了腹地的安全,雖然「湘水劃界」後成功拿到了三郡之地,但對於劉備手中剩餘的荊州三郡仍然虎視眈眈。再加上駐守後方的麋芳、傅士仁早已對關羽極為不滿,於是孫權果斷令呂蒙出兵偷襲荊州後方,呂蒙「白衣渡江」,麋芳、傅士仁投降,宜都太守樊友等大量官員紛紛轉投東吳,導致關羽後路和補給被斷。

丟掉荊州三郡後的蜀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一月,戰場形勢風雲突變,腹背受敵的關羽無奈之下只得向西退守麥城,最終兵敗被殺。至此,劉備手中的荊州三郡落入東吳手中,蜀漢不僅喪失了大量人口、財富,更是直接喪失了東部北伐的大基地,導致《隆中對》初步破產,基本喪失了奪取天下的可能。

徹底喪失機會:為奪回荊州發動「夷陵之戰」,卻慘遭火燒連營

荊州的丟失,雖然令蜀漢損失慘重,但正如前文所說,此時的蜀漢根本無力再發動戰爭,無奈之下劉備也只能先行休養生息。直到一年半以後,劉備眼看蜀漢已經初步恢復元氣,這才決定重新奪回荊州。

章武元年(221年)7月,劉備親率蜀漢數萬大軍,以「為關羽復仇」為名,對吳國發動大規模進攻,然而張飛卻在出發之前被殺。劉備以吳班、馮習、張南率軍三萬(後期沙摩柯等五奚蠻夷加入,總兵力達到5萬)為先頭部隊,率先奪取吳蜀兩國的咽喉要道「三峽峽口」,並隨後擊敗李異、劉阿部,佔領秭歸。

孫權方面則以陸遜為大都督,統率朱然、潘璋、韓當、徐盛、孫桓等部共五萬餘人抵禦蜀國進攻。與此同時,為防止曹魏方面趁虛而入,劉備派黃權駐守長江北岸,孫權則向曹丕稱臣修好。次年正月,吳班、陳式屯兵於長江兩岸,劉備則於二月親率主力進抵猇亭。

面對來勢洶洶的蜀漢大軍,陸遜則扼守要地,以逸待勞,蜀漢大軍遠道而來,國力又不如東吳雄厚,劉備急於求戰,然而無論劉備用何計策,陸遜就是避戰不出。雙方對峙到盛夏時節,天氣炎熱、酷暑難耐,而對於駐守在崎嶇山道上的蜀軍來說,更是難以忍受。

無奈之下,劉備只能將水軍收攏後轉移到陸地上,將軍營也轉移到了深山密林之中,依傍溪澗、屯兵休整,準備等秋後再發動進攻。陸遜得知之後,則開始策動反攻,並在發動試探性進攻後,決定採用火攻之術。

陸遜令吳軍士兵各持茅草一把,趁夜突襲蜀軍營寨,順風放火,火勢迅速擴大,蜀軍頓時大亂,被迫向西撤退。攪亂蜀軍陣腳之後,陸遜又派朱然率軍五千突破蜀軍前營,直插蜀軍後方,切斷蜀軍退路,諸葛瑾、駱統、周胤等人則配合陸遜正面對蜀軍發動進攻,蜀軍一路敗逃,潰不成軍,無奈之下只得以焚燒裝備堵塞山道,才得以擺脫追兵。劉備退入白帝城後,於次年四月亡故。

「夷陵之戰」蜀漢不僅損失了大量將領、士兵和物資,直接導致蜀漢元氣大傷,益州南部更是叛亂四起,此後諸葛亮雖然用五年時間重建了軍隊,平定了叛亂,但相較於蒸蒸日上的曹魏和東吳兩國,蜀漢已經徹底喪失了爭奪天下的機會。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