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為什麼蜀漢後期嚴重缺乏人才?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揭秘:為什麼蜀漢後期嚴重缺乏人才?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可以說家喻戶曉,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蜀漢後期嚴重缺乏人才的現象,那事實上是不是如此呢?魏延估計已年近半百,馬岱估計年近四十歲,吳懿年紀估計也四十多歲了,廖化估計快五十歲了,確實大部分將領都是四五十歲的人了,二三十歲的年輕將領寥寥無幾。

不少人將其原因完全歸結於丞相諸葛亮不會用人,政務一肩挑,不懂得培養年輕人才,馬謖就是很好的例子,明知道他言過其實卻還讓他守備街亭,最後導致北伐失敗。這可真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啊。

蜀漢後期人才少的根本原因並非諸葛亮不培養人,而是諸葛亮也沒有辦法,為什麼這麼說呢?眾所周知,劉備是幽州涿郡人,流浪輾轉各地,身邊跟隨了各地的人才,其中張飛、關羽、趙雲、簡雍等均是北方人士。劉備到了荊州,諸葛亮、龐統、黃忠、魏延等等一大批荊州人士追隨,劉備到了益州,又有一些益州人士歸降,所以劉備的臣子組成很複雜。

更重要的是蜀漢其實就一個益州的狹窄領地,而聚集著來自各地的臣子,為了穩固統治,來自荊州的臣子地位肯定是第一位的,而從北方來的臣子地位肯定也是很高的,還有原來劉璋的那幫臣子地位次之,於是益州本地人士的地位就比較低下了,因而在蜀漢真正掌握大權的人中很少有益州本地人,王平、馬忠算是。益州猛將張任為何寧死頑抗劉備大軍,蜀地大儒譙周為何僅能議政並無實權,這都是益州本地人士地位較低的表現。

所以,諸葛亮執政時期,並不敢過多重用於益州本地人士,這也是他執意培養馬謖,而不讓王平擔任主將的原因之一吧,一旦益州本地人士掌握了大權,那麼蜀漢政權將名存實亡。於是,諸葛亮不得不培養與重用荊州人士,例如廖化、馬謖、楊儀、魏延、蔣琬、費禕、鄧芝等等,但是一個致命問題就在於,這些從荊州到益州來的人都已經慢慢老去了,馬謖算是年輕的了,而關興、張苞早早離世,蜀漢官二代也並不出色。

就這麼,益州本地人士不太敢過多培養任用,這便是難言之隱啊,而荊州人士逐漸老去,著名將領後代又並不出眾,蜀漢後期出現了人才不濟的危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