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戰屢敗的曹魏著名將領,如何評價夏侯惇的一生?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屢戰屢敗的曹魏著名將領,如何評價夏侯惇的一生?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夏侯惇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三國演義》中,夏侯惇「拔矢啖睛」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使得人們認為他是一個衝鋒陷陣的猛將兄。但實際上,「盲夏侯」雖然略有武力,不過並非那種披堅持銳上陣殺敵的,分管軍隊後勤或是坐鎮一方調度甚至當一個文官更適合他。

夏侯惇是曹操麾下位居第一的大將(曹操時為前將軍,曹丕稱帝后為大將軍),主要是因為他代表了追隨曹操起兵的「譙沛武人集團」,代表了那些忠於曹操先於忠於漢室的那些曹魏心腹之人,也就是新興的功勳集團。

夏侯惇也算是文武兼通

夏侯惇雖然沒有「拔矢啖睛」,但確實是戰場之上被射瞎了一隻眼睛。

「惇從征呂布,為流矢所中,傷左目。」

曹操一開始也屬於是兵微將寡的,所以身邊一起起兵之人,只要能上陣的都得陣前廝殺,而夏侯惇本身也該有些勇武的,

「以烈氣聞。」

為啥說他以烈性聞名呢,是因為他十四歲的時候本來是想走讀經入仕的路子,於是拜師讀書,結果有人侮辱他老師,於是就被夏侯惇給殺掉。

而且夏侯惇一直好學不倦,

「惇雖在軍旅,親迎師受業。」

所以說他文武兼通是沒什麼問題,但肯定算不上文武雙全。

夏侯惇一開始打仗確實不行

《三國誌》裡對於夏侯惇的介紹很短,理由之一就是他在曹操的南征北戰中,武沒有立下多少攻城拔寨的功勞,而文也沒有出過多少計謀。

而且就是《三國誌》與《資治通鑒》的短短篇幅,就記載了夏侯惇的幾次失敗,

對陣呂布:「遣將偽降,共執持惇,責以寶貨,惇軍中震恐。」

對陣高順、張遼:曹操遣將軍夏侯惇救之,為順等所敗。

對陣劉備: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曹操遣夏侯、於禁等拒之。備一旦燒屯去,等追之。裨將軍鉅鹿李典曰:「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窄狹,草木深,不可追也。」等不聽,使典留守而追之,果入伏裡,兵大敗。

從曹操前期軍事生涯看,夏侯惇雖然一直跟隨其左右,但是戰場上的作用不大。

夏侯惇負責固守後方

曹魏的天下可以說是曹操親自動手打下來的,每一次重大戰役曹操都會親自下場指揮,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他信得過的人在後方坐鎮。

這方面曹操是吃過虧的,兗州就是因為他率軍在外被世家勾結呂布趁虛而入的,害得他浪費幾年時間。所以兗州之變時,曹操其實就安排夏侯惇留守濮陽了,但是因為曹操的家眷都在甄城,所以夏侯惇不顧一切地去救援,即便是因此中計丟了濮陽,但是夏侯惇的忠心的毋庸置疑的。

而因為背叛曹操的是跟他關係本來很好的世家高門子弟張邈以及名士陳宮,所以後來哪怕是已經有穎川集團的那些世家高門出身的文官幫他管理地方,曹操仍然需要一個真正忠於自己的人來震懾後方。而作為「譙沛武人集團」首領的夏侯惇就是不二人選。

在曹操迎獻帝定都許「挾天子而令諸侯」後,夏侯惇的官職是河南尹,也就是負責曹操的大本營。

轉領河南尹。太祖平河北,為大將軍後拒。鄴破,遷伏波將軍,領尹如故,使得以便宜從事,不拘科制。

也就是曹操在前方征戰,夏侯惇在後方有先斬後奏的權力,可見曹操對夏侯惇的信任。

二十四年,太祖軍於摩陂,召惇常與同載,特見親重,出入臥內,諸將莫得比也。

夏侯惇為武將第一實為忠心

夏侯惇和譙沛鄉黨一起從曹操起兵之初就追隨於他,與後來投靠過來的人自然不同,尤其是穎川集團為代表的世家高門子弟及各方士人,他們開始投靠曹操,只是為了廓清天下,匡扶漢室。而夏侯惇等人的「譙沛武人集團」則是只效忠於曹操,政治上從無動搖。

曹操對於夏侯惇的無比信任,就是因為他的忠心。兩件事可以說的很明白。

《三國誌·魏志·夏侯惇本傳》裴松之注引《魏書》:時諸將皆受魏官號,悼獨漢官,乃上書自陳不當不臣之禮。太祖日:「吾聞太上師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貴德之人也,區區之魏,而臣是以屈君乎?」

第一件說的是,曹操已經建立了藩國魏國,別的人都當了魏國的官,而夏侯惇卻是漢朝的官,於是他就要求當魏國的官,最後被封為前將軍。

第二件事,就是代表譙沛集團請求曹操代漢自立,

《魏志·武帝紀》注引《魏氏春秋》:夏侯惇謂王曰「天下成知漢祚已盡,異代方起。自古以來,能除民害為百姓所歸者,即民主也。今殿下即戎三十餘年,功德著於黎庶,為天下所依歸,應天順民,復何疑哉!」

綜上所言,即便是夏侯惇沒有奪城斬將之能,但是卻有著穩定後方威懾宵小之功,而又忠心耿耿,所以因功為曹魏武將第一實屬正常之事。

曹操吃過世家高門的虧,因為也有意推出一位可以坐鎮中樞的自家武將來制衡那些文官,而好歹算是文化人的夏侯惇正是不二人選。夏侯惇也沒有讓曹操失望。

再則人品上,曹操也信得過這位廉潔的堂兄弟。

「性清儉,有餘財輒以分施,不足資之於官,不治產業。」

曹丕登基,夏侯惇仍為眾將之首的大將軍,死後謚號「忠侯」,也是眾人第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