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識才的公孫瓚是怎麼失去趙雲的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慧眼識才的公孫瓚是怎麼失去趙雲的呢?

公孫瓚是三國初期著名的軍閥,當年共同討伐董卓的諸侯之一,從他的整個「人設」上來看,還是比較有政治頭腦的,同樣也是野心勃勃,知道善待對自己有用之人,初始時公孫瓚的名聲還是非常不錯的,這也是剛開始趙雲投奔他的主要原因。但後來慧眼識才的公孫瓚如何失了趙雲的赤誠之心呢?

公孫瓚出身於貴族,雖然是庶出,但他的運氣比較好,遇到了一個好老丈人,所以才有後來他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間,而他也是一個積極上進之人,把握好每次機會,再加上他本身就驍勇善戰,自然步步高陞。

為了加官進爵,公孫瓚也是非常會用人的,比如推薦劉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三國演義》中寫道:「公孫瓚又表陳玄德前功,薦為別部司馬,守平原縣令。」劉備素來以仁愛待人,得到公孫瓚如此慧眼識才般的薦舉,自然會湧泉相報。當公孫瓚應詔參加「反董聯盟」時,途經劉備的管轄區,受到熱情款待,趁機拉攏劉備入伙自不必說。只說公孫瓚也算是有眼光、有謀略之人,卻為何讓前來投奔的趙雲寒了心呢?

趙雲當初投奔公孫瓚,是在公孫瓚最狼狽、險些丟掉性命時出現的。公孫瓚與袁紹為了爭奪冀州而翻臉,結果遭了袁紹的算計,命懸一線時趙雲出手相救。「文丑急捻槍來刺,忽見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趙雲本是袁紹的手下,卻投了公孫瓚,說明當時的公孫瓚的口碑還是非常不錯的。

但趙雲剛投奔公孫瓚時並沒有得到重用,出戰時讓趙雲墊底,結果戰敗而逃時,到了趙雲這裡才扭轉局面,又救了他一命。雖然趙雲一直用實力證明自己「我可以、我行!」但心裡面已經留下了一個「疙瘩」。

後來劉、關、張三兄弟又趕過來營救,才反敗為勝。公孫瓚說「若非玄德遠來救我,幾乎狼狽。」而不曾對趙雲有所表示感謝。在公孫瓚的概念裡,趙雲你保護我是正常,劉備救我是還我人情,並且還把趙雲引見給劉備,言外之意,沒有你劉備,我還有趙雲。所以,我死不了,你倆誰都會救我。可見公孫瓚的心胸並不寬闊,可以用自負來形容,這也是他為啥最終戰敗後而選擇自焚的原因,他接受不了失敗。

此時也是劉備與趙雲的第一面,二人一副相見恨晚、惺惺相惜的模樣,「玄德甚相敬愛,便有不捨之心。」而在董卓的調停下,公孫瓚選擇了與袁紹講和,此時的趙雲便對公孫瓚深感失望而萌生去意了,在趙雲與劉備告別時,趙雲感歎到「某曩日誤認公孫瓚為英雄;今觀所為,亦袁紹等輩耳!」在劉備的勸解下,讓其忍耐,日後相見。

之後趙雲以兄長去世為借口離開了公孫瓚,不得不說公孫瓚心胸狹隘而逐漸失去人心。後期的公孫瓚更加暴戾、自負,聽不進任何人的話,最後敗給袁紹,被困於高樓而引火自焚。由此可見公孫瓚失的不僅僅是趙雲的赤誠之心,失去的是整個團隊的信任,在群雄割據的年代,一人之力能有多大,所以,公孫瓚失敗是注定的結果。看到這裡不知道各位朋友還有什麼想法嗎?留言一起探討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