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文鴦是什麼樣的人?膽氣直逼趙雲,武力堪比關羽張飛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歷史上的文鴦是什麼樣的人?膽氣直逼趙雲,武力堪比關羽張飛

還不知道三國此人膽氣直逼趙雲,武力堪比關羽張飛?曾殺得魏軍丟盔棄甲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在講血統論、講基因論的社會裡,自古以來也只講老子英雄兒好漢,虎父無犬子,卻從未說過兒子英雄爹狗熊,犬父有虎子。然而,在三國時代後期,文欽文鴦這對父子,就是一個特例。相比文鴦,文欽只能算是一員猛將:少以著名將領子,材武見稱;老以著名將領父,勇而無算。而文鴦卻是一位勇將,有武力籌策,名震天下。

文鴦,本名俶,字次騫,小名阿鴦,世稱文鴦。文鴦是文欽次子,其長兄何許人也就不得而知,在史書及野史上均未記載;其弟文虎,無字,無非是文鴦的跟班,跟隨文欽文鴦先仕曹魏後降孫吳又投曹魏最後盡忠於西晉。由於文鴦複雜的人生經歷且反覆無常,在講究忠君愛國,一始而終的社會裡,文鴦的行為為人所不恥,從而被世人所誤解。不管怎樣,文鴦堪稱三國時代最後一個傳奇虎將,悍勇甚至可比肩常山趙子龍,不愧有「小趙雲」的美稱。

雖文鴦在不同版本《三國演義》被比擬趙雲、張飛不一。如在明代嘉靖版《三國誌通俗演義》和明代黃正甫本《三國誌傳》詩讚:昔日當陽喝斷橋,張飛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應無敵,又見文鴦膽氣高。而毛綸、毛宗崗本《三國演義》則是:長阪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爭鋒處,又見文鴦膽氣高。

張飛一嗓三喝嚇死夏候傑並喝斷當陽橋,大有誇張的成分,以至被後人冠上「神聲」美譽。而趙雲七進七出保護甘夫人並救出劉阿斗,也有誇大的因素,乃至被後人譽為「神將」美名。張飛的神在於嗓,而趙雲的神在於勇。趙雲的勇,是智勇,而文鴦的勇,是悍勇。不管是趙雲的智勇還是文鴦的悍勇,兩者都有天然的相似之處。為此,文鴦被稱之「小趙雲」而不是「小張飛」,足以說明兩人在勇方面的相仿。

古語言:孤證不立。此詞彙的意思是如果只有一條證據支持某個結論,這個結論是不可接受的,在邏輯學上,稱為弱命題。特別是在歷史研究上,這一原則更應遵守。畢竟太多的歷史是人造,是永無答案。

為此,對文鴦的悍勇的記載,在史書、小說中有多處記載,即其一,東晉干寶《晉紀》敘述:文淑,字次騫,小名鴦,有武力籌策。……晉武帝西憂,遣淑出征,所向披靡。秦涼遂平,名震天下。為東夷校尉,姿器膂力,萬人之雄。其二,東晉孫盛《魏氏春秋》曰:欽中子俶,小名鴦。年尚幼,勇力絕人。其三,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魏紀八》記錄:欽子鴦,年十八,勇力絕人……乃與驍騎十餘摧鋒陷陳,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其四,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先在魏國眾將眼中和司馬師耳中虛寫:一軍從寨北斬圍直入,為首一將,勇不可當!後實寫文鴦單騎戰魏眾將:原來文鴦軍馬先到,一擁而進,在寨中左衝右突;所到之處,人不敢當,有相拒者,槍搠鞭打,無不被殺。最後總收一句,文鴦獨鬥數百員魏將並全身而退:魏將連追四五番,皆被文鴦一人殺退。《晉紀》、《魏氏春秋》對文鴦的勇只是點到為此。雖《三國演義》對文鴦之勇描寫極其詳細,但這只是小說的寫作技巧之一,即有較完整、生動的情節。《資治通鑒》是編年體史書,卻對文鴦力敵萬人的情節記錄十分詳細。縱觀整部《資治通鑒》294卷,具體記述單人獨戰萬人者只此一例,比關羽張飛這種「萬人敵」的描繪形象多,豐滿些。

總而言之,文鴦如此膽氣高且氣概強,堪稱三國無雙,古今一人。

筆者按:悍勇,指強悍勇猛。文鴦,一個剛出茅廬的少年英雄,在淮南第二次叛亂,首次對陣司馬師,帶兵夜襲司馬師軍營時,孤身一人在大營裡衝殺,嚇得司馬師眼珠迸出,直殺到天明,毫髮無損。而後在樂嘉城外血戰魏軍,全身而退,堪稱趙雲再世,不愧有「小趙雲」的美譽。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