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誌唯一立傳的烈女,龐淯的母親趙娥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誌唯一立傳的烈女,龐淯的母親趙娥

除了帝王后妃,《三國誌》一般不為女子立傳,但卻有一個唯一的例外,就是龐淯的母親趙娥。

龐淯當過郡太守,後來成為朝廷中散大夫,在魏國算不上位高權重的大官,在母以子貴的時代,一個根本算不上「誥命夫人」的女人,為什麼會被《三國誌》單獨立傳呢?

先看看龐淯及其母親的事跡吧。

龐淯字子異,酒泉表氏(今酒泉駱駝城)人,起初以涼州從事的身份擔任代理破羌縣長。在此期間,正趕上武威太守張猛反叛,殺死了刺史邯鄲商。張猛下命令說:「有誰敢為邯鄲商奔喪的,立即處死,決不赦免。」

龐淯聽說了這件事,丟棄官位,日夜兼程,大哭著為邯鄲商奔喪。此後,龐淯又來到張猛門前,懷揣匕首,想乘見面之機刺殺張猛。張猛知道他為義士,下令放他走,不殺他,因為此事龐淯以忠義勇敢聞名。

太守徐揖請他做主薄。後來郡人黃昂反叛,圍攻郡治所。龐淯丟下妻子兒女,夜裡跳下城牆衝出包圍,向張掖、敦煌兩郡告急。兩郡開始有些懷疑,不肯出兵,龐淯要拔劍自殺來證明自己所說為實話,兩郡被他的義氣所感動,於是發兵救援。

可惜援軍還沒有趕到,郡治所已經被攻陷,徐揖被害。龐淯收斂他的屍體,護送到他的家鄉安葬,並為他服喪三年才回來。

曹操聽說了他的事跡後,徵召龐淯為屬吏。魏文帝曹丕當皇帝後,授予龐淯駙馬都尉的官職,後升任為西海太守,賜爵位為關內侯。後被徵召進京,被授予中散大夫的官職,直到去世。

有一種說法,張猛所以沒有殺龐淯,是因為他想招攬人心,以便讓州里的人擁護他。如果殺掉龐淯,州里的義士必定寒心,這將會得不償失。儘管如此,龐淯的勇烈也是值得稱道的,因為他是懷著必死的決心前往奔喪的,張猛心裡會怎樣想,事前他並不知道也沒有去揣測。

在《龐淯傳》後附著他母親的《趙娥傳》。

當初,龐淯的外祖父趙安被同縣人李壽所殺害,龐淯的三個舅舅同時病死,李壽家非常高興。龐淯的母親傷心父仇未報,於是乘著帶蓬的車子,衣袖中藏著利劍,白天在都亭前刺殺掉李壽。然後,趙娥從容地來到縣衙,面不改色地說:「父仇已報,請求戮刑。」

祿福縣長尹嘉寧肯棄官也要放他逃走,趙娥不肯走,尹嘉就強行把她拉到車裡送回家。恰逢大赦得以免刑,州郡都讚歎他的高貴品質,在裡門刻石表彰她的孝行。

這段文字比較簡單,皇甫謐的《列女傳》說得比較詳細。

趙娥(原文趙娥親)的父親被李壽所殺,她有三個弟弟,都想著為父親報仇,正趕上了災荒瘟疫,三個人都死了。李壽聽說後大喜,請來了宗族裡的人一同慶賀,說:「趙氏強壯男兒已經沒有了,剩下的只有弱女子,再也沒有值得擔憂的了。」

這樣一來,李壽的防備也稍稍鬆懈了些。趙娥的兒子龐淯在外邊聽說了李壽的話,回來告訴了母親。趙娥本來就懷有報仇之心,等到聽說了李壽的話,更加激憤,悲傷地流著淚說:「李壽,你不要高興得太早了,我一定不會讓你活著。衝著天地,為了我家門戶,還有三個弟弟不受羞辱,你怎麼知道我趙娥不會親手殺掉你,而你現在就在那自存僥倖!」

於是偷偷地買來名刀,拿著長短武器,晝夜難過,發誓一定要殺掉李壽。

李壽為人兇惡,又是大戶,聽說了趙娥的話,再出門就騎著馬帶著刀,鄉里的人都害怕他。趙娥的鄰居有一個徐氏婦人,她擔心趙娥在殺李壽的打鬥過程中反而被害,屢屢勸止她,說:

「李壽是個男人,本來就很兇惡,如今又有防備,你趙家雖然有強烈的復仇志向,然而強弱力量懸殊,一旦不能制服了他,則必定會受到李壽再一次的禍害。到那時可能就是門戶滅絕的大禍,所受到痛哭和羞辱不會很輕的。希望你仔細考慮一下自己的舉動(為詳舉動),為全家的人好好想想。」

趙娥說:「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李壽不死,我有什麼臉面活在人世上!如今我的三個弟弟早已經死了,趙家門戶泯滅絕後了,但是我趙娥還在,又怎能借助他人之手啊!(回應『為詳舉動』)如果以你的內心來衡量我,那李壽是不可能被殺死的;但從我的內心來說,李壽必定為我所殺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於是夜裡磨刀後就會振臂握拳,咬牙切齒,悲憤長歎,家裡人和鄰居都笑她。趙娥對身邊的人說:「你們笑我,是以為我一個弱女子不能殺李壽的原因罷了。我一定要以李壽脖子上的血粘在這把刀刃上,讓你們看看。」

於是拋卻家裡的事情,乘坐著小車等待著李壽出現。

終於有一天,趙娥遇見了李壽,他下車拽住李壽的馬,大聲的叱責他。李壽非常吃驚,一時間竟愣在那兒,等反應過來,就回轉馬頭想走。趙娥奮起砍向李壽,連他的馬一塊兒砍傷了。李壽的馬受到了驚嚇,李壽被擠到路邊的溝中。趙娥接著再砍,刀砍在樹上折斷了。

李壽雖然受了傷,但是並沒有死,趙娥想上前奪取李壽的佩刀殺死李壽,李壽護著刀瞪大了眼睛大聲喊叫,蹦跳著躲閃。趙娥奮勇挺身上前,左手頂著李壽的額頭,右手掐著他的咽喉,反覆盤旋了一會兒,終於將李壽打到。接著,趙娥拔出李壽的刀來,割下李壽的頭,拿著來到了縣衙,面不改色地投案自首。

當時的祿福縣長尹嘉不忍心給趙娥論罪,即刻解下官印綬帶準備辭官,縱容趙娥逃走。接下來就是一番「不貪生」、「甘願伏法」和「法為義馳」的對話,結局如上。

龐淯這個人,《三國誌》僅僅記載了他以上兩件事,為官沒有可稱道之處,如果僅憑為官的政績,恐怕他本人連立傳的資格都沒有,更何況他的母親!即便是他被記載兩件事的壯舉,也應該是從母親哪裡繼承而來。但是,高官們的母親多了去了,難道就沒有人值得立傳嗎?

這就要說到龐淯的母親趙娥了。和他的兒子相比,趙娥的勇烈之舉更值得那個時代所稱道,因為她作為一個女子,其勇烈絕不亞於當世男子,而她的這種俠士行為,恐怕會令很多男子汗顏。

就時代「義理」來說,「有仇不報非君子」,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是君子就得為父報仇。但報仇似乎是男人的事情,女人出嫁了,就不是趙家人了,這報仇的責任與她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這就是李壽聽說趙家男兒已死非常高興,趙娥說「三弟早死,門戶滅絕」的原因。

但趙娥不這樣想,她擔起來了這個責任,因而就是一種「君子」行為。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那個時代還真是少有這樣的女性,所以說,龐淯未嘗不是跟著母親沾光才被立傳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