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袁紹為何希望漢獻帝劉協趕緊被人殺掉或廢了?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揭秘:袁紹為何希望漢獻帝劉協趕緊被人殺掉或廢了?

興平二年(195年)落荒而逃的皇帝夜渡黃河,到達安邑(今山西夏縣)。

袁紹此時在河北已小有氣候,謀士參謀沮授建策:「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以令諸侯,誰能御之!」——注意!「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原版在這裡。

沮授是一直主張袁紹迎奉獻帝,兩年前是這麼說的:「迎大駕於長安,復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誅討未服。」時間過了兩三年,把皇帝接過來這個主張沒有變,但接過來的目的——嘿嘿,變了不少——過去是「復宗廟於洛邑」,那就是要袁紹做中興漢室的勳臣;現在只提「挾天子以令諸侯」,只是想利用一下皇帝——這不是沮授變得快,是沮授終於摸清楚袁紹的想法了。「復宗廟」袁紹是堅決不幹的,「令諸侯」才是袁紹的遠大志向。

袁紹最後沒有採納沮授的建議,大家都認為袁紹在這個問題和曹操對比是犯了致命的錯誤,如果我們能拋開結果論,設身處地站在袁紹的立場上,看能不能為他找一找不迎奉獻帝的理由:

一、大漢帝國已經完蛋了,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判斷,也是當時社會的主流判斷。所以,袁紹不可能會去力挽狂瀾,恢復漢室。

二、即使迎奉漢天子,袁紹也不會扶保董卓立的劉協。袁紹當初就反對過,後來還策劃立劉虞做皇帝,在廢立問題上大臣犯了錯是永遠沒有機會改正的。如果獻帝真的中興漢室,大權獨攬,這個「歷史問題」是會要老袁命的。

三、獻帝還有沒有利用價值?獻帝的價值就是「名」,但是把過氣了的漢天子請回來,請了就得供著,供膩了也得繼續供,正是俗話所說的「請神容易送神難。」

袁紹不僅沒有長期敬供獻帝的思想準備,而且他最希望的是獻帝趕緊被人殺掉或廢了,自己不用髒手,反而可藉機打擊別人。袁紹由己推人,判定當世有實力的幾個大佬想法應該和自己差不多,沒人願意把這個麻煩帶回家。

曹操和袁紹採取了截然不同的行動,但袁、曹二人還不能以此立判高下。要不要迎奉天子,用今天說俗了的一句話講,叫有利有弊。對袁紹弊大於利,對曹操利大於弊。利弊之分在於實力,袁紹勢大,帶著皇帝終究會成累贅,曹操力薄,供著皇帝有利於凝聚人氣。曹操後來勢力膨脹以後,利弊轉換,手裡的獻帝殺也不是,廢也不是,轉讓也轉讓不出去,只能供著。在曹操的經驗裡,漢家皇帝都是短命的,沒想到獻帝劉協同志雖然飽受煎熬,活得還挺頑強。曹操沒辦法,末了也只好「我為文王」,讓兒子處理這個麻煩。

倘若袁紹消滅了曹操,平定天下,獻帝乃董逆所立,老子不認!要麼自己直接上位做皇帝,要麼再找個姓劉的小孩過渡一下,把這個喪家犬似的劉協迎接回來有什麼鳥用?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