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既然設立了潼關 曹操為什麼還放棄函谷關這個地方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操既然設立了潼關 曹操為什麼還放棄函谷關這個地方

還不知道:曹操放棄函谷關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東漢末年,曹操為預防關西兵亂,在公元196年時設立潼關,並同時廢棄函谷關。這就令人深思,既然設立了潼關,那為什麼還要廢棄函谷關呢?

很多人都知道,在春秋戰國時代、秦朝和漢朝,函谷關都十分有名,許多著名的大戰役都在此爆發,有的甚至改寫了中國的歷史。比如春秋戰國時代中晉秦爭霸戰爭中一場決定性戰役——「崤之戰」;

秦末「楚漢戰爭」中劉邦欲稱關中之王時,為防項羽入關,於是派兵駐守函谷關,項羽與此進行的戰爭;唐「安史之亂」中唐廷與叛軍的「桃林之戰」;1944年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的「函谷關大戰」等等。

如此重要之隘口,「一代梟雄」曹操難道不知道其戰略地位嗎?

其實,廢棄的真實原因就是:

漢朝的函谷關不是秦朝的函谷關,漢代的函谷關在秦代的基礎上,向東挪到了洛陽的新安縣。

而秦朝時的函谷關位於河南靈寶北部,距三門峽市大概75公里,沿著秦朝的函谷關往東走,有南北兩條崤道可以到洛陽。

而漢代的函谷關只是設在北崤道上,如果關東割據勢力的軍隊向西進入關中,根本就不用經過新安縣的函谷關,直接從宜陽縣的南崤道便可以繞過去;同樣的道理,如果關中的軍隊想要出關,進攻關中,同樣可以繞過漢時的函谷關。

東漢末年時,各地藩鎮割據勢力盤根錯節,居於中原的曹操四周皆為敵軍,再加之函谷關的位置略顯尷尬,所以便廢棄了,隨即重建更加重要的潼關。

潼關此時是關中的東大門,扼長安至洛陽驛道的要衝,是進出三秦之鎖鑰,所以成為漢末以來東入中原和西進關中、西域的必經之地及關防要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畿內首險」、「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譽。

曹操設立的潼關,在六年後便展現其軍事戰略要地的位置。公元212年,曹操與馬超、韓遂聯軍在潼關大戰,大獲全勝,這兩位三國梟雄沒過幾年便接連歸天。

但是在隋煬帝時,潼關被廢除,因為經過四百多年的時間裡,黃河不斷沖刷關中地區,導致河床不斷下降。原來的河床已經裸露了出來,形成河灘土並可以繞過城牆,所以隋朝把城址挪到了,更靠近黃河的北邊。

到公元691年,因為同樣的原因,黃河常年氾濫,下游淤泥不斷堆積,河床下降。隋朝設立的潼關也被廢除了,唐朝把潼關新址挪到更靠北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潼關縣港口鎮。

參考資料:

陳壽.《三國誌·卷六·魏書六·董卓》

趙翼.《廿二史札記·第七卷·三國誌 晉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