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了劉備70萬大軍的三國著名將領陸遜,竟是這樣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破了劉備70萬大軍的三國著名將領陸遜,竟是這樣

初露鋒芒   陸遜(183—245),三國時期東吳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   陸遜,本名議,字伯言,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松江縣)人,出身於江東大族。父親陸駿,曾任東漢九江都尉。   陸遜早孤,小時候跟著從祖父陸康在廬江太守任所讀書。袁術割據淮南,唆使孫策攻陷廬江。一個多月後,陸康病死。陸康事先把家眷都送回吳縣,其子陸績尚幼,剛剛十二歲的陸遜承擔起支撐門戶的責任。   青年陸遜是溫文爾雅的一介書生。當時,陸績及其外甥顧邵以博覽書傳齊名,陸遜、張敦、卜靜次之,風聲流聞,遠近知名。然而,歷史的風雲際會卻把陸遜推上了東吳的政治舞台。陸遜憑借這個舞台,演出了一出有聲有色的活劇。   孫策死後,孫權繼領其眾,「招延俊秀,聘求名士」1。陸遜二十一歲,應召入孫權幕府,歷仕東、西曹為令史;稍後,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理縣政。海昌境內連年大旱,他開倉賑濟貧民,組織生產自救,緩和了災情。東漢末年,許多農民因逃避賦役而投靠豪強大族,淪落為依附民;豪強大族為了反抗政府征發、保衛和擴大既得利益,把依附民組成武裝隊伍2。這類豪強武裝依山阻險,被官府稱作「山賊」、「山寇」。他們經常擾亂地方,有的豪強集團還與曹操遙相呼應,對抗孫吳政權,成了孫吳政權的心腹大患。針對這種情況,陸遜在海昌任職期間,採取了抑制豪強,安定社會秩序,擴大軍隊的措施。在孫權的支持下,他召募吳、會稽、丹陽三郡的依附民為兵,進討會稽豪強大帥潘臨。他率領軍隊深入重山險谷,終於消滅了這支為害多年的豪強武裝,他的部曲也因此擴充到二千多人。不久,他又興兵配合奮武將軍賀齊剿滅尤突的豪強武裝。事定之後,孫權拜陸遜為定威校尉。

孫權很賞識陸遜的才幹,把孫策的女兒嫁給這位年青有為的將領,以結秦晉之好。孫權多次向陸遜徵詢政見,陸遜獻策說:「如今英雄對峙,豺狼覬覦。若要戰勝敵人,平定禍亂,沒有人數眾多的軍隊是達不到目的的。而目前山寇等舊勢力,仍然佔據深山險阻,這些腹心之地不安定,就談不上大展鴻圖。因此,當務之急是掃平山寇,取其精銳,來擴充我們的軍隊。」孫權採納他的建議,提拔他擔任帳下右都督之職。這時,恰巧丹陽地區又發生豪強叛亂事件,豪強費棧接受曹操封號,煽動武裝叛亂,充當曹軍內應。陸遜奉命討伐費棧,在敵我懸殊的情況下,他多設營帳,遍佈鼓角,虛張聲勢,以迷惑敵人。然後,他乘夜領兵潛入山谷,鼓角齊鳴,向敵人發起突然攻擊,很快鎮壓了這場叛亂。接著,陸遜檢括吳、丹陽、會稽三郡的依附民。以強壯者當兵,羸弱者補戶,共得精兵數萬人,既打擊了地方豪強,也大大增強了自己的實力。   智取荊州陸遜雖然在早期活動中初露鋒芒,但並不甚為人所重,直到建安末年的吳、蜀爭奪荊州之戰,他才終於脫穎而出,成為吳軍將領中一位傑出的後起之秀。   荊州地處要衝,歷來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建安十三年(208),以曹操為一方,以孫權、劉備為另一方,因爭奪荊州在赤壁打了一場大戰。戰後,劉備佔據了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孫權佔據了江夏郡和南郡南部。劉備佔領荊州大部分地區,既阻礙孫吳勢力向西擴展,又威脅著孫吳側翼的安全,成了孫權的一塊心病。從此,吳、蜀爭奪荊州的糾紛越鬧越大。   建安二十四年(219),蜀漢荊州守將關羽出兵進攻曹操的樊城。當關羽的大軍團團圍住樊城的時候,鎮守夏口的東吳漢昌太守呂蒙突然聲稱舊病復發,要回京城建業(今江蘇南京)治病。呂蒙帶著隨從,張張揚揚離開荊州,途中路過蕪湖。這時陸遜駐兵蕪湖,他連忙趕去謁見。一陣寒暄之後,陸遜說道:「呂將軍與關羽接境,您走了以後,荊州的局勢豈不很令人擔憂嗎?」呂蒙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說:「足下言之有理,只是我的病情日益沉重,實在無法堅持下去。」陸遜又說:「將軍一走,目前確是一個難得的機會。關羽驕傲自大,盛氣凌人;這次立了大功,更加得意忘形。他一心只想北進,而對我不疑,這回聽說將軍有病回建業,必定更是不加防備。如果我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定可以穩操勝券。請將軍回到建業面見至尊的時候,與他好好計議一番。」陸遜的這席話不禁使呂蒙大吃一驚。原來,呂蒙病重是假,麻痺關羽、伺機出擊是真,這是孫權和呂蒙合演的一齣戲,可沒想到戲剛出台,就被陸遜識破了。不過軍機不可洩露,呂蒙只得佯裝無動於衷,他說:「關羽是員猛將,本來就很難與他抗衡。現在他佔據荊州,甚得人心,又剛剛打了勝仗,銳氣更盛,奪取荊州恐怕不那麼容易吧!」呂蒙回到建業,孫權問他:「誰可以代替你?」呂蒙極力推薦陸遜,他說:「陸遜有深謀遠慮,可以委以重任;況且他目前名聲不大,不是關羽忌怕的人,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了。」於是孫權任命陸遜為偏將軍右部督,進駐陸口,接替呂蒙統率孫吳西線軍隊。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