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配有何能耐?他為什麼能讓曹操吃盡苦頭?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審配有何能耐?他為什麼能讓曹操吃盡苦頭?

說到審配,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跡。

審配字正南,是袁紹手下的心腹大將,也是袁紹身邊的重要謀士參謀。審配在建鄴城的死守讓曹操吃盡了苦頭。

建安九年二月,袁尚再一次進攻袁譚的所在地平原城,守鄴的重任,也就落在了審配的肩上。

袁紹死後,審配與逢紀二人,立了袁尚為繼位人,雖說這有與辛評、郭圖的爭權奪利的意願在內,但實際上還是遵循了袁紹的遺願(袁紹覺得袁尚長得漂亮,很像自己,早就想讓他來繼承自己的位置)來辦事,也正是這一立,使得袁氏家族分列為了兩派,一派支持袁尚,一派支持袁譚,互不相讓,各行其事,總體上而言,袁尚強悍點,兵力充足些。

兩人雖然心裡是誰也不服誰的,但在曹操打過來時,還是比較合作的,曹操也一時拿不下這哥倆,在聽取了某位屬下的建議,也是在充分瞭解這哥倆的個性後,曹操也就不急著攻打他倆,假意的撤軍了。

不出所料的,哥倆不用多長時間就打了起來,作為謀士參謀的審配,不能夠看清時勢及為長遠利益打算,在曹操還在旁虎視耽耽的時候,任由袁尚胡做非為,將老爹留下的地盤及資本,拼了個精光,不僅是失職,而且很不智。

當然,袁尚即使不行動,按袁譚的性格,也是不會放過袁尚的,這屬於內部的不可調和矛盾,但這個時機選得太不對頭,因為當時袁紹雖死,袁家還是佔有著原先青州、幽州、并州、冀州四個州的地盤,及數萬的軍隊,實力不容小視,如穩紮穩打,即使不敵,也不會這麼快就被曹操收拾乾淨。

袁譚打不過袁尚,逃到了平原,曹操便過來幫忙,嚇得袁尚溜回了鄴縣,也就在此時,袁尚的兩員大將,呂曠、呂翔,見袁尚實在不是什麼好料,也鍛造不出成器的東西來,便投降了曹操,袁譚是早就倒向了曹操這邊(名義上的),曹操還為兒子聘定了袁譚的一個女兒為妻。

袁尚一走,曹操也撤軍了。

曹操一撤軍,袁尚以為機會又來了,又打起了在平原的他大哥袁譚的主意,審配也就在此時得到了守鄴的任命。

他不知道,這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守鄴了。

這最後的征程,有些壯烈,有些悲情,更有些豪氣。

曹操這一次,沒有去救平原的袁譚,而是選擇了直接北上,強攻鄴縣。

與審配同守鄴縣的,還有一個叫蘇由的,一聽到曹操大軍來了,便想著反水,就在曹操軍隊鄴縣五十多里遠的時候,他就向曹操輸送了「裡應外合」的建議,可不知怎麼的,這個陰謀敗露了,被審配察覺了,於是,一場「攘外先須安內」的內部鬥爭打響了。

這是一場沒有多大硝煙的「人民內部鬥爭」,蘇由當然不是審配的對手,三下五除二,也不見得用多大的力,蘇由被打敗,逃奔曹操,鄴縣躲過一劫。

這只是一個開始,隨著曹操的到來,好戲正式上演,真正的勁敵來了!

第一回合。

曹操兵臨城下後,做得第一件事,便是挖地道。

這地道,直通城內,極巨隱蔽性及殺傷力,當然是指未必對方發現而言,顯然審配對於鄴縣縣城裡的花花草草、樹木建築極為的熟悉,以及對曹軍的動向觀察得很仔細,因而曹操的這些小動作,並沒有逃過了他的法眼,你有堅利的矛為攻,我當然也有最堅固的盾來防。

審配的做法很簡單,又實用,概括為兩個字:「作塹」。

這塹,便是我們在戰爭片中經常看到的戰壕,《投名狀》中的那個,龐青雲和他二弟的女人,還在裡面成就一番好事來著,長長的,深深的,可伏有人,對於從地道出來的人,可給予突然性的致命性打擊,實乃地道的天生剋星是也,這壕還有一個好處,而令對手的炮火攻擊不到,當然三國時還沒有那麼多的火器,廣泛使用於軍隊之中,這壕大都用來圍城,躲避箭枝吧。

有人也許認為,我這廢話太多了,其實不多,這壕的好處還不只是這些,鄴縣的滅亡,還真與它有些不大不小的關係。

閒話少說,入正題。

有了「塹」的幫助,這第一回合,審配佔了上風,贏了,笑了,雖然不是「到最後」的。

第二回合。

在中國,應該說是在這地球上,什麼時候都不缺少內奸,馮禮應需要而生。

馮禮本是審配的一個部下,曹操一來,就跟先前的那個蘇由一樣,覺得這人生的轉機來了,只要好好地把握得住,必定就會有美好的前途,於是乎,他抓住了這一他認為稍縱即逝的機會,開了城門之外的「護城門」(又名突門),將曹操的三百多個士兵,悄悄地迎了進來。

他忘了先前的那個「志同道合」的蘇由的結局,忽視了審配的存在,因而倒了大霉,走上了蘇由曾經走過的道路。

審配就在城牆上看到了這一切,有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明目張膽的幹這樣的蠢事,即使行事頗為光明磊落的審配,也是要「落井下石」一番的。

審配當時的第一反映:用「石頭」砸。

他緊忙著叫來人搬了許多塊石頭過來,對著下面的護城門方向,一通「狂風暴雨」般的猛砸,也就一眨眼的功夫,便將那個門給堵死了,可憐了,這進來的三百多名曹兵,正好被人關門打狗,一個也不見得活的。

馮禮的下場,到底是個怎樣子,再也沒有人提起,也許是和這三百多人一起倒霉了,或是也投降了曹操,這就不知了。

審配又一次贏了一局,以二比一的微弱優勢領先。

第三回合。

戰爭並不是競技遊戲,三局兩勝,或是五局三勝,便能成功過關,贏得最終大獎,輸了也是無礙,大可一笑過之,戰爭講的是「成者王侯,敗者為寇」,一戰成定局,先前的都是「兵家常事」,這決定命運的一戰,勝了可擁有一切想要而不敢要的,輸了輸掉的可是整個人生,這有一點像賭博,不賭到最後,在沒有亮出底牌前,誰也不能說自己是贏家,只有笑到最後的那位,才能笑看風雲。

關鍵的第三回合,終於來臨,是成是敗在此一舉。

先下手的是曹操,他命人在鄴城的周圍掘一道壕,約有四十多里長,但這壕挖得實在是不夠水平,淺了不說,而且還特別的窄,只要是一個正常人,都可以跳躍得過去,關注城外曹軍舉動的審配,看到了這個奇怪的「傑作」,忍不住笑了,覺得曹軍是在白白浪費功夫,這與自己的「作品」相比,實在是太爛了一點,也就對於這條後來要了自己命的壕豪不放在心上。

審配笑得太早了些,笑出得是無知與無識,曹操若是真就這麼一點能耐,那他也就不是曹操了。

就在一天夜裡,曹軍突然間接到曹操的命令,執行一項「加工擴建」工程,將那豪不起眼的壕,加寬與加深,寬與深各加到兩丈,與此同時,又將漳河的水引進了過來,鄴縣的縣城,這一下子就變成了海中的孤島,與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絕了。

圍了大約有三個多月,鄴縣縣城裡的百姓餓死了一大半之多,幾乎也就沒有了抵抗的實力,在消磨殆盡中,等待著城破那一天的早日來臨。

三回合的較量,於這一局終定輸贏。

這期間,袁尚也曾派遣了一萬多人的援兵來救過,但在曹操「圍城打援」及自身內部人員的投降下,歸於失敗,袁尚本人也逃往了中山國,當曹操將繳獲的戰利品向城中的人們展示時,鄴縣的人們知道最後希望也破滅了,人心更是渙散,不堪一擊了。

審配此時還只想著反抗,並沒有屈服或是投降的念頭,倒是他的內部人員,自己的親侄兒審榮撐不住了,在見不得人的夜裡,打開了自己把守的東門,將曹操的兵給引了進來,打了審配一個措手不及,鄴縣的攻破,已經是可用分秒來計算。

但審配還不放棄,積極組織起人員,進行巷戰,這是誓與曹操拼到底了,勇氣是可嘉的,這個能力實在是太有限,也就是支持了那麼一會兒,審配和他的巷戰兄弟們被擊潰,人也被俘辱了。

審配寧死不降曹操,無奈只得將審配殺掉。審配的衷心為主讓後人永遠懷念。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