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不缺糧,為何諸葛亮5次北伐3次缺糧而返?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蜀地不缺糧,為何諸葛亮5次北伐3次缺糧而返?

蜀地不缺糧,為何諸葛亮5次北伐3次缺糧而返?今天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

三國末期蜀漢丞相諸葛亮,五次北伐,甚至最後都是在北伐中逝世的,可是為何他五次北伐,有三次是因缺糧無功而返。

劉備三顧茅廬,就是為了請諸葛亮出山,由此也能夠看得出來諸葛亮是一個多麼神奇的人物,而劉備用人的眼光以及謙遜的態度,也開啟了他重用賢能的人設。諸葛亮是古代著名的人物,同時也是古代智慧人物的代表,還被後世稱為「神人」,可以說他的謀略幾乎無人能比,但是也有很多人感到好奇,因為在劉邦死去之後,公元228年,蜀相諸葛亮上《出師表》,並率軍北上,打算完成劉備的未竟之志,即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然而此戰最終因馬謖失守街亭,而匆匆結束。此後,一直到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他又發動過四次北伐,然而卻多因糧盡而退兵。也就是說,諸葛亮一生中,五次北伐,至少有三次被糧草問題限制了發揮。甚至還有人說已經顛覆了他神人的概念。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因為夷陵之戰後,蜀漢的國力走向衰弱導致的吧?其實不然,在劉備入主益州之前,此地幾乎從未遭逢戰亂,是一個民富兵強的存在,劉璋的屬下王商就曾說過:「今之益部,士美民豐,寶物所出。」就算夷陵一戰時,劉備敗光了大部分家底,但是自223年至228年,中間有五年的時間,而且諸葛亮一直在分兵屯田,糧草的積蓄應該不成問題。

那麼他受到糧草的限制,會不會是交通運輸的不便的原因呢?畢竟古代的運輸條件非常差,再加上蜀漢的立足之地是巴蜀地區,自古以來就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說法。其實不然,遠在秦末時期,劉備的祖先劉邦,便是從此巴蜀地區發家。當初劉邦從川地發兵,一直到入主中原,成就帝業,期間從未因糧草而發愁,為什麼到了諸葛亮這兒,糧草問題就成了他過不去的坎呢?對於這個問題,蜀漢後期的著名將領魏延,早早的就看透了原因所在,並提出了解決辦法,只不過諸葛亮沒有採納,這是怎麼回事呢?

相信提起魏延,大多數人都會想起他「兵出子午谷」的奇計。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他就提出想要率領一支精兵,經子午谷奇襲長安,然而與諸葛亮會合,拿下咸陽以西的所有地盤。而且據《三國誌》記載,每一次北伐的時候,他都要與諸葛亮分兵前進,像當年的韓信一樣,發動奇襲,以便取得戰果,但是諸葛亮一直沒有同意。雖然當時的蜀漢或許真的賭不起,諸葛亮的選擇,避免了慘敗,甚至亡國,但是他也放棄了勝利的機會。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劉邦當年能夠從川地出兵,與項羽相爭,一樣處於弱勢,但是他沒有求穩,反而憑奇計取勝——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並突襲了雍、塞、翟三國,拿下了關中地區,保證了糧草的供應。而諸葛亮除了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取得了較大的戰果之外,一次比一次求穩,一次又一次的陷入了與敵軍的消耗戰。蜀漢本就弱小,又是遠離故土作戰,想要從遙遠的後方,翻山越嶺的將糧草運輸過來,非常的困難,根本無力與強大的曹魏,打消耗戰。這種情況下,就算諸葛亮已經發明了木牛流馬,加快了運糧的速度,也不能彌補。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劉邦從川地出兵,楚漢相爭四年,從未因糧草而發愁,諸葛亮想從此地打進中原,卻屢屢被糧草問題限制了發揮,並非因為蜀地缺乏糧草,也不僅是因為交通不便,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性格謹慎,不敢犯險,在一心求穩的情況下,與曹魏打起了消耗戰。這種情況下,他不為糧草問題所困,才是不正常的,不是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