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曹操父子是如何把漢獻帝劉協推下帝位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揭秘:曹操父子是如何把漢獻帝劉協推下帝位的?

但凡有拆遷的地方,自然是少不了釘子戶的。譬如《三國時代搞「野蠻拆遷」可謂花樣百出》一文中,洛陽豪門們,為了對抗董卓的「強拆」運動,起初都有著一顆釘子戶的心。

只是,這些大腹便便的國家幹部以及大老闆們,大多外強中乾,竟遭董卓一番恫嚇,全收拾起了釘子的倔強,放出心中的軟弱,跟著浩浩蕩蕩的大部隊遷居長安。

當然,相對於「酒囊飯袋」們的不成氣候,三國時代比較「長命」的釘子戶,恐怕要屬漢獻帝了。其實,東漢這位末代皇帝,命運也算多舛,至八歲登基始,此後的八年時光,竟是居無定所,像個皮球,在各路軍閥腳下折騰摸滾。

《後漢書》是如下記載的:「董卓焚洛陽宮廟及人家」、 「車駕入長安,幸未央宮」、「李傕脅帝幸其營,焚宮室」、「車駕至洛陽,幸故中常侍趙忠宅」、 「是時,宮室燒盡,遷都許,幸曹操營」。

好吧,我們不妨還原一下劉協這段時間的生活軌跡:漢末亂世,祖宅洛陽被董卓燒了,搬到了長安,誰知還未安定下來,又遭動亂了,董卓的部下李傕竟一把火把長安宮也給燒了,後輾轉反側回到洛陽,可此處早是滿地蒼夷,自然談不上宜居。

過了一段狼狽日子(竟淪落到在手下官員趙忠處租房的境地),再往後的時光,倒是遇見了曹操,終於在許昌安定了下來,也算對流離的八年時光,做了一個比較安心的收尾。

如此看得,劉協的房運應該不算太好,就像個被不斷領養的隨遷小孩,跟著不同的乾爹,懷揣著一張破舊的暫住證,在各地流離顛沛。不過,這並沒有阻擋他成為一名合格的資深釘子戶。原來,在封建時代根深蒂固的思維模式裡,君王家天下是件天經地義的事。這就是所謂的「天下之大,莫非王土」。

儘管屢次搬遷,可處處是我家,服務靠大家,劉協一旦安身下來,一家之主的模樣,總是得端出的。這和所謂的鐵飯碗,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而是一輩子都哪裡都有飯吃,恐怕是一個道理的。

皇上的招牌,自然就是劉協的鐵飯碗。經過幾年顛簸折騰,終於在曹操的地盤安家了,劉協對此時的境遇,自然是珍惜的。因此,最初的交往日子,也算其樂融融。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搖身成了精神領袖,自然在軍閥亂戰中佔據了政治高地,而被供著的「家長」劉協,一日三餐自是無憂,尋個天氣好的時候,也多了心情,喚上幾個隨身官員,在城郊的許田圍場,喝喝酒唱唱歌打打獵,打發著時光也算「卡拉OK」。

不過,君弱臣強,這樣尷尬的蜜月期,自然有個到頭的時日。剛才說了,「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曹操在自家祖宗的地盤上老這麼指手畫腳,日子長了,劉協當然要有意見了,至少,劉協身邊官員是有意見了。於是,劉協開始尋思著向曹操索要產權了,後來,就有了「衣帶詔」事件。

這個事件,在歷史上是很出名的,國舅董承等人,在劉協的授意下,設法誅殺曹操,未想行動口風不嚴,竟敗露了。劉協玩大了,曹操自然很生氣,心裡暗罵道:「你要就說嘛,你不說,我怎麼知道你想要呢?何必搞這些打打殺殺的,傷了大家的和氣多不好啊。」

終於到了曹丕的繼位,釘子戶劉協這個歷史遺留問題,終於也到了解決的時候了。曹丕的思路倒也「明快」,強拆恐怕是不能的,於是尋個幾個下人,隔三岔五到劉協住處做思想工作。曹丕開出的條件其實蠻有現代性,可以概括成四個字:「拆遷安置」。

安置地點,是據許昌不算太遠的濁鹿城,也就是後來史料上記載的山陽公國(「都山陽之濁鹿城」《後漢書》)。除了給出合理產權面積的安置地塊,曹丕還開出了含金量極高的拆遷補償:「位在諸侯王上,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