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開始了人生中最輝煌的北伐事業,姜維的人生軌跡,也隨之發生了巨變。簡單說就是姜維決定跳槽,從魏國跳到了蜀國。從天水郡上計掾、雍州從事、大魏中郎的姜維搖身一變,成為了蜀國諸葛亮丞相府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這一下姜維由魏國一個秩六百石的小官變成了蜀國的爵爺,相當於由今天的處級直升為正部級。一下子由一個路人甲,變成了歷史舞台上的主角。
這裡就有兩個問題,第一,姜維是如何跳槽的?第二姜維為什麼要跳槽?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姜維是如何跳槽的,史書上提出了兩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是陳壽寫在《三國誌‧姜維傳》裡面的:"時天水太守適出案行,維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行。太守聞蜀軍垂至,而諸縣響應,疑維等皆有異心,於是夜亡保上邽。維等覺太守去,追遲,至城門,城門已閉,不納。維等相率還冀,冀亦不入維。維等乃俱詣諸葛亮。維等相率還冀,冀亦不入維。維等乃俱詣諸葛亮。會馬謖敗於街亭,亮拔將西縣千餘家及維等還,故維遂與母相失。"
這個版本裡面,姜維本來和天水太守一起外出公幹,諸葛亮北伐開始,整個天水下轄各縣幾乎全部背叛,太守懷疑姜維,於是一個人跑到了當時涼州治所上邽。姜維等人發現追過去已經晚了,被堵在城門口,想回冀縣也不接受他們,於是沒辦法,一群人被拋棄,只能投奔諸葛亮。這樣說來,姜維投降是被逼無奈,單人匹馬投降沒有做任何對不起魏國的事情,沒有出賣魏國的利益。
第二個版本是裴松之寫在他的注裡面的,引用的是《魏略》裡面的話,《魏略》是魏國郎中魚豢私撰一部記錄曹魏時代的史書,裡面是這樣描寫的:"天水太守馬遵將維及諸官屬隨雍州刺史郭淮偶自西至洛門案行,會聞亮已到祁山,淮顧遵曰:「是欲不善!」遂驅東還上邽。遵念所治冀縣界在西偏,又恐吏民樂亂,遂亦隨淮去。時維謂遵曰:「明府當還冀。」遵謂維等曰:「卿諸人叵覆信,皆賊也。」各自行。維亦無如遵何,而家在冀,遂與郡吏上官子修等還冀。冀中吏民見維等大喜,便推令見亮。二人不獲已,乃共詣亮。亮見,大悅。未及遣迎冀中人,會亮前鋒為張郃、費繇等所破,遂將維等卻縮。維不得還,遂入蜀。諸軍攻冀,皆得維母妻子,亦以維本無去意,故不沒其家,但系保官以延之。"
這個大體上和陳壽的說法相當,但是加入了一些人物和對話。人物名字略有出入,陳壽寫的是從天水投降到蜀國後來當了大官的幾個人,比如尹賞最後官拜執金吾,屬於部長級別;《魏略》寫的叫上官子修,在後來的歷史裡面就沒了。這些還都是細節,最大的區別在於冀縣在姜維的勸說下投降了,給魏國造成了損失。
其實這兩個說法統一一下,大致可以還原姜維投降諸葛亮的情況。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公元228年,諸葛亮突然北伐曹魏,魏國毫無準備。就在這個時候涼州刺史郭淮正召集天水太守馬遵(姑且從《魏略》的叫法)和手下去開會,會開到一般得到蜀軍進攻的消息。郭淮立即回到上邽去主持軍務,馬遵是個慫貨,不敢回冀縣,拋棄屬官姜維等人,獨自逃到上邽。姜維等人回到冀縣,成立發現沒有主官,不敢開門,於是姜維等人投降了諸葛亮。之後回到冀城勸降了城池。就在這個時候,馬謖在街亭被打敗,諸葛亮立即帶著姜維撤回漢中,老母妻子就此分散,魏國比較厚道,沒有為難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