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真的曾經三顧茅廬嗎?其實是諸葛亮主動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備真的曾經三顧茅廬嗎?其實是諸葛亮主動的

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裡的經典橋段,事實上諸葛亮並未受三顧之禮,而是自己親自到劉備府上求官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這種說法出自魚遂的<<魏略>>。<<魏略>>上說諸葛亮到劉備那裡''求見''。見了以後,劉備因為從不認識這個年輕的書生,對他不甚理睬。諸葛亮偏要留在客廳,到了別的客人走了以後,他還不走。劉備仍不理睬他,而是拿起一直剛剛有人送來的髦牛尾巴,編織著尾巴上的毛消遣。諸葛亮忍耐不住,就很冒失地說:''將軍有沒有別的遠大的志向,還是就以這髦牛尾巴為滿足?''於是,劉備才扔下髦牛尾巴,向諸葛亮說:''這是什麼話?我哪裡一編製髦牛尾巴為滿足了?我不過解解悶而已。''諸葛亮說:''將軍,你看鎮南將軍(劉表)比的上曹公嗎?''劉備說:''不如。''諸葛亮有問:''您自己比的上曹公嗎?''劉備只得承認:''也不如。''

<<魏略>>的這段對話,很像是<<戰國策>>上策士的口氣,很容易讓人相信。事實,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諸葛亮在自己的<<出師表>>中有這麼幾句話''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沉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有了這幾句話作證據,<<魏略>>所言,不攻自破。

至於誰向劉備推薦孔明,<<襄陽耆舊記>>中說是司馬徽,當然是將臥龍之名據之以告,非<<三國演義>>中只稱其號。而<<三國誌*諸葛亮傳>>中則有所不同,是徐庶所說。有人說<<三國誌>>肯定所說非虛。不然,凡是史書必是有人以客觀的形式所寫,難免有一些客觀因素在作怪。陳壽是晉朝史官,其父曾在馬謖手下當副將,街亭之役失敗後,也受到諸葛亮處罰。於是乎便有了''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云云。晉朝皇帝的祖宗是司馬懿,陳壽大概不想惹禍,不大敢稱讚諸葛亮的軍事才幹。但陳壽也為諸葛亮說了些公道話,如孔明之所以''連年動眾,未能有克''實是因為1。所與對敵,或值人傑 2。眾寡不牟,攻守異體(就是敵眾我寡) 3。就是沒有人才可薦。

自過以來,像劉備那樣以爵為侯亭,官拜左將軍,作過徐州牧,年紀一大把肯去拜訪一個二十七歲,名不見經傳且無資歷的諸葛亮,雖不能說絕對沒有,至少是很不常見。這就是劉備過人之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