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後,沒想到他的兒子成了“第二個馬謖”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後,沒想到他的兒子成了“第二個馬謖”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馬謖被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為參軍。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每次接見談論,從白天到黑夜。建興六年(228年),馬謖在諸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撤軍後被諸葛亮下令處死。無論怎樣,馬謖失守街亭,都讓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功虧一簣。對於馬謖來說,在鎮守街亭上如果可以聽從王平等人的建議,很可能導致慘重的失敗。不過,讓諸葛亮沒有想到的是,在他殺掉馬謖後,他的兒子諸葛瞻卻犯了類似的錯誤,可謂「第二個馬謖」。

首先,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時,讓馬謖鎮守街亭。但是,馬謖的先鋒王平連續多次勸諫馬謖,馬謖不採納他的計謀。而且馬謖仗恃南山的地勢,不在山下據守城邑。結果是曹魏大將張郃斷絕馬謖取水的道路,發動進攻並大敗馬謖。因為街亭的失守,導致諸葛亮的蜀漢大軍也只能選擇撤退。在諸葛亮殺掉馬謖30多年後,他的兒子在蜀漢快要滅亡的時候走上了戰場了。公元263年,司馬昭發動了滅蜀之戰。在此基礎上,曹魏大將鄧艾偷渡陰平,想要直取蜀漢都城成都。

與此相對應的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帶領尚書張遵(張飛之孫)、尚書郎黃崇(黃權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督率軍隊前往抵抗,到達涪縣後盤桓不前。在此背景下上,因為諸葛瞻是這支大軍的主帥,所以尚書郎黃崇多次勸他迅速搶佔險要地勢,不讓鄧艾率領的魏軍進入平原。對於尚書郎黃崇的這一建議,諸葛瞻卻猶豫不決,沒有採納他的意見,錯失了抵抗鄧艾的良機。因為蜀漢大軍沒有搶佔險要地勢,選擇和精銳的曹魏大軍在平原地區決戰,結果是蜀軍被擊潰,鄧艾率領的魏軍繼續長驅直入。

由此,和當年的馬謖一樣,諸葛瞻也沒有主動佔據險要的地勢來防禦曹魏大軍,更不願意聽從他人的勸諫和良策,導致二者都遭遇了慘重的失敗。就諸葛瞻來說,在被鄧艾擊敗後退守錦竹,鄧艾遣使送信誘降諸葛瞻:「你如果願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為琅邪王。」諸葛瞻大怒,斬殺鄧艾使者,率軍出戰。於是,蜀漢和曹魏的最後一戰——綿竹之戰就這樣爆發了。此戰,不僅諸葛瞻戰死沙場,他的兒子諸葛尚也衝入戰場,為守衛蜀漢而壯烈犧牲。在綿竹之戰後,鄧艾的大軍兵臨成都,後主劉禪選擇了投降。

最後,總的來說,對於諸葛瞻在蜀漢滅亡之際的表現,無疑是令人失望的。如果諸葛瞻可以據險而守,也即拖住深入腹地的鄧艾大軍,因為後者缺乏糧草上的有效供給,很可能會被支援來的蜀漢軍隊包圍甚至殲滅。相對於馬謖失街亭,諸葛瞻的失守直接導致蜀漢的滅亡。雖然是諸葛亮的兒子,但是,因為諸葛亮常年在位征戰,加上諸葛亮去世的時候,諸葛瞻還不到10歲,所以,孔明能給傳授給諸葛瞻的東西是十分有限的。加上諸葛亮去世後,諸葛瞻在蜀漢仕途上的順風順水,促使其過於自信,沒有聽從他人的建議,所以遭遇了人生的慘痛失敗。總的來說,作為「第二個馬謖」,諸葛瞻的表現令人失望。不過,隨後的戰死沙場,也不算辱沒了諸葛亮之子的名聲。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