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名相顧雍為何能善始善終呢 他在東吳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東吳名相顧雍為何能善始善終呢 他在東吳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還不知道:東吳名相顧雍為何能善始善終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顧雍(168年—243年),字元歎,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東吳在位19年的丞相,又「東吳名相」之美譽。

在三國時代,東吳孫權的手下也是人才濟濟,但能像顧雍那樣一生仕途亨通,並善始善終的人卻是屈指可數的,這是為什麼呢?

顧雍一生如此幸運,憑借的不僅僅是他自己的才華,也不是家門出身,而是自己的人格魅力。

顧姓在當時是吳郡四大家族「顧、陸、朱、張」的首位,也是江南的名門望族。在顧雍小的時候,東漢著名的大學者蔡邕避禍而南下,顧雍的父親就讓顧雍拜蔡邕為師,學習彈琴和書法等。

顧雍才思敏捷,心思沉靜,深得蔡邕的喜愛。蔡邕就把自己的原名「雍」字贈送給了這位弟子。又因受到老師的讚歎,所以顧雍的字為「元歎」。

受到大學者老師的讚譽,再加上顧雍本人又才識出眾,所以,顧雍在20歲的「弱冠」之年就被舉薦為合肥縣長,後來又歷任婁縣、曲阿、上虞等地的地方官,在這些地方都建樹了良好的成績。

建安五年(200年),孫權兼任會籍太守,但孫權並未到任,而是讓顧雍為會稽郡丞,代理太守之職,全權處理一切事務。顧雍也不負所托,把會籍打理的井井有條,人心歸附。

就這樣,顧雍憑借自己的才華,逐漸地進入孫權的權力中心。黃武四年(225年),丞相孫邵病逝,孫權沒有選擇大家都猜測的顧命大臣張昭為丞相,而是任命顧雍接任丞相一職。

顧雍內心剛直,自律很嚴。孫權喜歡飲酒,常常和一幫臣子們飲酒作樂,顧雍不像張昭那樣對孫權進行嚴厲的批評,而是和眾人一起端坐在席中,但卻滴酒不沾,沉默寡言。

顧雍這種態度的威懾力卻遠大於張昭的疾言厲色,孫權和眾大臣看到顧雍這樣,往往也不敢放肆,擔心被顧雍責備。孫權為此而感歎的說:「顧公在座,使人不樂。」

顧雍行事低調,不喜張揚。黃武元年(221年),孫權稱吳王后,封顧雍為陽遂鄉侯,而顧雍受封後,連家人也沒告訴,後來家人還是從別人的口中才知道此事的。

顧雍性格如此低調沉靜,正如古人所說的「靜生慧」那樣,沉靜安寧的心境可以洞察世間百態,因此,孫權又評價顧雍說:「顧公不言,言必有中。」

孫權每遇到難以解決的事,就會派手下去找顧雍商量拿主意。顧雍要是贊同孫權的意見,就會請來人吃飯,邊吃邊商量細節;如果不滿意,就不會請來人吃飯。這樣久而久之後,孫權乾脆都不問手下「顧公怎麼說」,而是直接問:「顧公請你吃飯了嗎?」

顧雍無論是對上司還是同級,甚至是對下屬,他在說話的時候即便是持有不同的見解,也不會用激烈的方法去反駁對方,而是會從更加理性的方面入手,再引導對方走入自己的思維,使其最終能夠認同自己的意見。

顧雍對外人寬宏大量,但對家人的要求卻很嚴格。一次,孫權出嫁一個侄女,宴請了顧雍祖孫三人。

在宴會上,顧雍的孫子顧譚多喝了幾杯酒,有些失態,當眾跳起了舞而且還制止不住。

次日,顧雍當面狠狠地責備了顧譚一番:「君王以含垢為德,臣下以恭謹為節。昔蕭何、吳漢並有大功,何每見高帝,似不能言;漢奉光武,亦信恪勤。汝之於國,寧有汗馬之勞,可書之事邪?但階門戶之資,遂見寵任耳,何有舞不復知止?雖為酒後,亦由恃恩忘敬,謙虛不足。損吾家者必爾也。」(《三國誌·張顧諸葛步傳》)

顧雍最後那幾句話說顧譚不夠謙虛謹慎,擔心顧家要敗在你的手裡了。顧譚聽完羞愧不已,在那裡面壁思過了足足一個多小時才被顧雍趕走。

顧雍在東吳擔任丞相長達十九年之久,他從不以個人喜好、恩怨去選擇官員,而是盡力把合適的人才放到合適的職位上,並且一旦委任後,便全心全意地信任他們,正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顧雍還經常到民間走訪,探詢人民的疾苦,並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進辦法。通過顧雍十九年的精心輔佐,東吳得到了全面的興盛和繁榮,因此顧雍被讚譽為「東吳名相」。

吳赤烏六年(243年),已經76歲高齡的顧雍病到了,孫權讓名醫趙泉前往顧府為顧雍診治,趙泉診治完後,卻不告訴他病情。

沒幾天,孫權就拜顧雍的次子顧濟為騎都尉,顧雍得知後,便明白自己不久於人世了,他對家人說:「泉善別死生,吾必不起,故上欲及吾目見濟拜也。」果然,幾天後,顧雍就去世了。

顧雍死後,孫權身穿素服親自前往弔唁,後又下詔稱頌顧雍:「至德忠賢,輔國以禮。」並賜謚號「肅侯」。

吳國末年,吳國後期重臣、陸遜之侄陸凱稱讚顧雍:「漢有蕭(何)、曹(參)之佐,先帝有顧、步(騭)之相。」把顧雍與漢初之蕭何、曹參相比,可見顧雍在東吳歷史上的影響有多大。

本文參考文獻:《三國誌》、《微歷史·三國其實很有料》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