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經常打敗仗,為何還是被曹操一直重用?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仁經常打敗仗,為何還是被曹操一直重用?

曹仁一直打敗仗?

曹仁(168年-223年),字子孝,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堂弟,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早年已經結隊跟隨曹操,常遇狀解圍,善守能攻;樊城之戰中雖被關羽以水圍城,但亦能激厲將士死守樊城直至徐晃救援,最終擊退當時威震華夏的關羽。曹魏建立後,曹仁官至大司馬,封陳侯,謚曰忠侯。

諸葛亮火燒新野」體現了曹仁的平庸不智,「雲長攻拔襄陽郡」又體現了曹仁的膽小如鼠。這樣一來,曹仁給人們感覺,屢戰屢敗,處處只有被動挨打的份,實在是庸不可及。

可在三國演義裡,這位常敗將軍卻從曹操那獲得了「世間福將」的光榮稱謂,這難道是曹操一時間信口胡說?或是為了這位老弟充點面子?

那又為何被曹操一直重用?原因很簡單。

其一,曹仁很厲害,《傅子》在論及曹仁勇武之時,居然認為其比之張遼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見歷史上的曹仁勇猛非凡。

曹仁人物簡介

曹仁(168年-223年),字子孝,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從弟(從祖弟)。三國曹魏著名將領,官至大司馬,封陳侯。曹仁好弓馬騎射,少時不修行檢,及至長成為大將,則變得嚴整,奉法守令。從曹操多年,為魏朝立下汗馬功勞。破袁術,曹仁所斬獲頗多,大破陶謙軍及陶謙部將呂由,攻克句陽,生擒呂布的部將劉何,官渡大戰中,在隱強打敗劉備軍、雞落山之戰又戰勝袁紹軍。赤壁兵敗後,曹仁鎮守江陵與周瑜拖了一年之久,為曹操重整旗鼓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渭南破馬超,破反將蘇伯、田銀、侯音,襄樊之戰中擋住了關羽的進攻,與徐晃共攻破陳邵,進軍襄陽。曹仁謚曰忠侯,按《史記·謚法解》云:「危身奉上曰忠。險不辭難。」故當魏一朝,「忠」實為大譽之謚,只有夏侯惇同焉。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曹仁於曹操起兵時與曹洪一同前來投奔,並隨曹操一同參與討董戰役。後從征袁術、呂布、張繡,參加官渡之戰,多立功勳。曹操平定北方後決意南征,曹仁率軍先攻劉備,並列八門金鎖陣以敵劉備,但陣法卻被徐庶所破,因而敗績;樊城亦被劉備所取,曹仁敗回。夏侯惇在博望坡失利後,曹操親率大軍南下,曹仁為前鋒先至新野,此時劉備已將新野軍民遷出,曹仁率眾入城,中了諸葛亮的火計,急奔出城,又在白河中遭到水攻,其軍大敗。此後曹操於赤壁遭受火攻大敗,曹仁引軍自荊州前來接應。

赤壁之戰結束,周瑜乘勝進取荊州,與鎮守南郡的曹仁大戰,曹仁用曹操遺計詐敗引周瑜入城,隨命放箭,周瑜中箭敗退。然此後反中東吳軍士詐降之計,被周瑜殺敗。後曹仁隨曹操西征馬超、韓遂,平定漢中,並南下抵擋孫權的進攻,此後負責鎮守襄陽。漢中之戰後關羽進取襄陽、樊城,曹仁死守樊城,後於戰中命令弓弩手放箭,射中關羽右臂。後曹操遣徐晃來援,終解樊城之圍。曹丕稱帝后封曹仁為大司馬。夷陵之戰後,曹仁奉曹丕之命進軍濡須口,卻被守將朱桓殺敗,回到洛陽,不久後病逝。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