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楊修後,曹操是如何對待楊彪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殺死楊修後,曹操是如何對待楊彪的?

千百年來對曹操的評價褒貶不一,譽之者為當世英雄、毀之者稱其為逆賊奸臣。以上問題三國網小編將在下文為大家一一揭曉。

陳壽《三國誌》:「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範文瀾:「他是撥亂世的英雄,所以表現在文學上,悲涼慷慨,氣魄雄豪。」

貼在曹操身上的標籤有很多,在我們的印象中,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一個典型的奸雄。但我們知道,這只是曹操的戰術,漢末天子無能,國家治理不好,導致民怨沸騰,進而群雄並起,也是事實。歷史的需要,最終會走出力挽狂瀾的人物。與其說曹操是奸雄,倒不如說他是一代梟雄更為貼切。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們對曹操的評價歷來不一,他距離稱帝一步之遙,但他始終沒有邁出那一步,他有「忠」的一面;相對於一些忠臣來說,他的「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奸」的一面又被他演繹的淋漓盡致。

總之,曹操這個人有雄才大略,也有很多讓人詬病的地方。例如,猜疑、殘忍、不擇手段等等。就像楊修之死,雖說楊修是「自取滅亡」,但這與曹操的「奸賊」性格脫不了干係,非但如此,楊修死後,曹操還對其父欲加羞辱,未曾想,楊父回懟的一句,竟讓曹操由衷地欽佩。

那麼,楊修究竟因何而死,曹操在羞辱楊修父親的時候,其父楊彪又說了什麼?要想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先看楊修是怎麼惹惱曹操的。

弘農楊氏的輝煌歲月

說起楊彪知道的人不是很多,但他那個特別聰明的兒子楊修,老是在曹操面前顯擺高智商的公子哥,知道的人就多了。

弘農楊氏,是東漢名門,和汝南袁氏一樣,是超一流的門第世族。楊修雖然才智一流,但如果跟他的祖輩們比起來,只能靠邊站。

楊彪的祖父楊震、父親楊秉加上楊彪自己,都當過大漢朝的太尉,屬於三公之一,位極人臣。漢昭帝時楊家出過丞相楊敞、漢高帝時開山祖楊喜封赤泉侯。所以,若論家族顯赫,楊修就可以到處跟人吹牛。

有這個身價背景,楊彪入世之後,自然順風順水。他先是參加東漢的修史,和蔡邕、盧植等大儒一塊續寫《東觀漢記》這國家大書;擔任過侍中、京兆尹、五官中朗將、南陽太守、衛尉等一大串官職,可以說其中任何一個官職,都是絕大多數宦海沉浮的人夢寐以求的終極目標,可到楊彪這裡,那是唾手可得。

由於底子硬、背景強,楊彪一時間正義感爆棚,幹勁十足,敢於同社會上不良現象作鬥爭。當時黃門令太監王甫貪污了幾千萬的錢財,就是楊彪站出來把他揭發的,有關部門因此才逮捕誅殺掉王甫,天下人無不拍手稱快。楊彪揚名一時,顯然是正義和高貴的代名詞,無人敢惹。

歷經董卓干政之後,楊彪在宦海沉浮中始終對漢獻帝劉協忠心耿耿並忠心護主,最後顛簸流離的漢政府,在曹操遷都到許昌後,終於安定下來。

可曹操並非省油的燈,他挾天子號令天下,因袁術在淮南稱帝,楊彪獲罪牽連。一頓嚴刑逼供,差點沒要了楊彪的老命。

將作大匠大儒孔融聽說楊彪被打入天牢,連朝服也沒穿,一口氣衝到曹操辦公室,說:

楊公德高望重,天下景仰。周書說父子兄弟罪不牽連,怎麼能因袁術的事歸罪楊公?如果成王要殺召公,周公可能不知道嗎?大家擁戴曹公您,是以為您會正大光明,現在無緣無故地殺人,只怕人心就散了。我孔融魯國男子,明天拍拍屁股就走!

只是孔融掏心掏肺的話,沒有打動奸雄曹操,楊彪照例又被一頓大刑伺候。到最後,嚴刑逼供仍然沒有找到石錘證據。許昌令滿寵說:「找不出楊彪反動的證據。這個人海內聞名,沒有明確的罪證,不能動他。我勸主公三思。」

對於心腹滿寵的話,曹操還是聽了進去,楊彪最終被釋放。這可算是楊彪與曹操的第一次正面交鋒。自此之後,楊彪似乎覺察到這個曹阿瞞非常不簡單,他的行為做派,自然收斂了很多。擔任了幾個平凡的職務後,建安十年起,楊彪以年齡大身體差為由,退休在家,再也不出門了。

只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人不找事,事來找人了。又過了10年,由於自作聰明的兒子太過張揚,又給老爺子找了不少的麻煩。楊彪的這個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楊修。

如果用一個網紅詞語來形容楊修,我覺得應該是:得瑟。

楊修的死,簡單來說就是楊修太過聰明,把曹操知道或不知道的事,不分場合不分時候,一股腦地抖落出來,而且他還深陷曹丕、曹植兄弟奪嫡之爭,最終因站錯隊伍,招致殺身之禍。

那麼,楊修究竟是怎麼「得瑟」的呢?我們舉例說明。

楊修用現在話說,就像是一個高明的心理專家,在「世人皆醉」之時,他卻可以「獨醒」,他總是可以準確無誤地把握曹操的心理動態。說的更俗一點,在楊修眼前,曹操就像是穿了「新裝」的皇帝,所有的秘密都一覽無遺。曹操本來就生性多疑,他怎會願意自己的部下將自己看得如此通透。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和蜀軍僵持不下,曹操欲進兵,又被馬超把守,欲收兵回都,又怕被蜀兵恥笑。在營中舉棋不定時,正碰上廚師端上一碗雞湯。曹操見碗中有雞肋,有感於懷。正沉吟間,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曹操隨口答道:「雞肋!雞肋!」夏侯惇遂傳令眾官,都稱「雞肋。」

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讓隨行士兵收拾行裝,預備撤兵。夏侯惇知道後不知何意,於是請楊修至帳中問道:「您何以收拾行裝?」楊修說,從今夜的號令來看,便可以知道魏王不久便要退兵回都。

楊修繼續說,「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如今進兵不能勝利,退兵讓人恥笑,在這裡沒有益處,魏王明日必定班師還朝,因此先行收拾行裝,免得臨到走時慌亂。」夏侯惇說:「先生真是明白魏王的心思啊!」隨後夏侯惇也開始命令軍中諸將開始收拾行裝。

當晚,曹操心煩意亂,不能入睡,當聽到外面響動時,他提起鋼斧,繞著軍營一探究竟。當他看到將士們都在收拾行囊的時候,不淡定了。急忙回營帳中召集夏侯惇問其原因。夏侯惇答道:「主簿楊祖德事先知道大王想要回去的意思了。」曹操把楊修叫去問原因,楊修用雞肋的含義回答。

曹操聯想起闊門事件、一盒酥事件、夢中殺人事件、暗試曹丕、曹植事件,不由怒火中燒地說:「你怎麼敢亂造謠言,亂我軍心!」便叫刀斧手將楊修推出去斬了,將他的頭顱掛於轅門之外。

熟悉這段歷史我們都知道,楊修因「雞肋事件」而死只是曹操殺他的借口。並不是曹操妒忌他的才能,主要是楊修站錯了隊伍,是他自己給自己埋下了禍根。

史載曹操有25個兒子,其中曹昂和曹沖最討曹操喜歡。可惜長子曹昂在討伐張繡時戰死,而那個會稱象的曹沖13歲時就病逝了。連曹丕後來都自己承認:如果曹昂、曹沖在世,天下就沒有我的份了。曹昂、曹沖都死了,剩下的候選人就在嫡子曹丕和曹植中二選一了。論年齡,曹丕歲數大較為合適,但論才華,曹操更喜歡曹植。曹操左右為難,難以抉擇。

朝中大臣這個時候也分成了兩派,楊修、丁儀、丁廙等人則站到了曹植這邊。在一番明爭暗鬥之下,曹丕一黨被打得節節敗退,曹丕最得力的助手崔琰含冤而死,另一位支持者毛玠也被關到監獄中。對於這種局面,曹丕感到恐慌,他便去求教賈詡。

曹丕聽從賈詡的建議,勤勤懇懇做事,老老實實做人,多盡人子之道。因為賈詡太瞭解曹操了,要想爭奪儲位,就千萬不要在聰明狡猾的曹操面前耍心眼,只有夾起尾巴老實做人,才有贏的希望。

對於兄弟相殘,曹操也感到莫名的恐慌,他想聽一聽賈詡的意見。賈詡暗地裡是支持曹丕的,但他沒有正面回答曹操,而是說自己正在想袁紹和劉表父子的事情。其實這已經給曹操暗示了。袁紹和劉表因為廢長立幼而導致慘痛的教訓,曹操是聰明人,一聽就知道賈詡的弦外之音了。於是曹操下定決心,立年長的曹丕為魏太子。

太子人選既然已經敲定,就不能讓兄弟們再繼續鬥下去。但曹植心有不滿,整日以酒消愁,而楊修更是不懂得收斂,繼續與曹植密切來往,這讓曹操很不爽。

這次「雞肋事件」正好給曹操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高參楊修最終被曹操給幹掉了。仔細想想,楊修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他怎麼就不學學司馬懿呢?

楊彪回懟一句,曹操無地自容

我們知道,楊修不但經常與曹植串通聯絡,而且他恃才傲物,他還是袁紹、袁術的外甥,父親楊彪又是忠於漢室的太尉。這麼多危險的因素結合在一起,曹操怎麼能讓楊修有活的空間?所以楊修死在曹操手裡,是注定的結局。

事實上,楊修幸虧死在曹操手裡,楊彪沒有受到牽連,若等曹操死後曹丕上台,估計楊修全家都要遭殃。如,原來支持曹植的丁儀、丁廙兄弟,全家後來就被誅殺殆盡。

雖說楊彪此刻沒有被牽連,但曹操還是想去羞辱一番這個曾經讓他不爽的人,而且曹操還有另外一個目的,那就是看看楊彪有什麼不滿。這也算是兩人第二次正面交鋒。

《容齋隨筆》:

曹操殺楊修之後,見其父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操為之改容。

曹操見到楊彪時問道,您為什麼瘦得這麼厲害?楊彪回答說:「我羞愧自己沒有金日磾(mi dī)那樣的先見之明,又仍然懷著老牛舐犢的愛心。」曹操為此變了臉色。

西漢大臣金日磾看到兒子不成器,成為漢武帝的寵臣,又格外無禮,自己動手殺掉這兒子。老楊悲憤又有節制地告訴曹操,我沒教育好我的兒子,但我還是有一個父親愛子的心情。曹操聽了之後感到一陣羞愧,也許這一回有幾分真心。

曹丕上位之後,比起他老爸曹操,少了武人的暴烈,多了文人的優雅。由於楊彪的特殊身份,本來欲招他為大魏的太尉,但楊彪還是辭讓了:「楊彪我曾經為大漢的三公,遭遇天下大亂,沒有做出自己的貢獻。暮年多病,豈可再成為新朝的元勳?」最後,楊彪被封了個榮譽的官職——光祿大夫。

回顧楊彪的一生,世家的顯赫、董卓的恐嚇、曹操的毒打、兒子的殞命……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硬是在歲月中遭受種種無奈的痛苦,被折磨得稜角盡去,好在83歲能得善終,也算是悲喜圓滿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