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繼承人也個個出眾,為何沒能保住蜀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的繼承人也個個出眾,為何沒能保住蜀漢?

《三國演義》的主視角是蜀國,當時蜀漢有了諸葛亮的治理可以說是三國中勢頭最好的一方。在漢中之戰中打敗了曹魏後實力大增,可以說一度有一統天下之勢。但是蜀漢卻成為了三國之中最早一個走向滅亡的國家,這也是十分超乎人們想像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諸葛亮的志向,蔣琬費禕之賢,姜維之堅韌,四人接力也無法保蜀漢!

蜀漢滅亡的標誌是鄧艾和鍾會攻陷成都,蜀漢歷經了四十三年就滅亡了,而曹魏則是歷經四十六年,東吳最默默無聞卻成為了延續最久的一方持續了五十二年。可以說蜀漢是在如日中天之後立馬走向衰弱和滅亡的,這是令人十分惋惜的。

相比東吳和曹魏蜀漢有著很大的內部優勢,在諸葛亮和劉備的治理下蜀漢內部沒有政變,沒有士族之間的勾心鬥角,也沒有什麼叛變叛亂,可以說是三個政權中治理最好的一方,而且有著最穩定的內部環境。可以說除了剛開始建立之初的動盪其餘時間都是安穩度過的。

而且蜀漢能夠做好很好的外交工作,即便是在諸葛亮去世之後依然能夠穩定運行三十多年可以說是之前做好了很好的基礎。我們都知道關羽丟失了荊州後,蜀漢失去了進軍中原的門戶。

而劉備夷陵兵敗,蜀漢元氣大傷,一時間失去了爭奪天下的實力。但是在諸葛亮死後蜀漢徹底沒有了統一全國的希望。但是蜀漢仍然可以依靠益州的地形做到偏安一隅,割據一方。

但是為何蜀漢卻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滅亡呢,這得從諸葛亮死後的幾個大臣身上說起了。有人會說這是因為諸葛亮多次北伐導致的,但是這並沒有影響到蜀國自保,也有人說這時姜維延續北伐的結果,但是這種說法很顯然也是片面

真正的原因還是由於諸葛亮死後,沒有一個人能夠主持大局,權力分到了幾個大臣手中而他們又不能凝成一條繩,內部並不團結。

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後就將軍政大權都交給了費禕蔣琬和姜維。但是他沒有想到他死後蜀漢就發生了內部的矛盾和鬥爭。當時楊儀和魏延二人對權力進行了爭奪,當時魏延由於情商太低,平時過於囂張跋扈,得罪了蜀漢很多的大臣最終在爭鬥中失利了。最終落得個被殺的下場。而楊儀也最終因為自己的小人行徑而畏罪自殺

要知道當時的魏延是蜀漢唯一能拿得出手,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這一下就被殺掉,可以說是蜀漢的一大損失。就此蜀漢進入了蔣琬和費禕治理的時期。但是現在的人們認為他們二人只不過是幫助諸葛亮死後守住蜀國的用處罷了,其實諸葛亮用他們是有著長遠的眼光

當時蔣琬和費禕進行治理後,不光對政治上進行了治理還在軍事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比如說在曹魏的公孫淵叛亂時,蔣琬就抓住時機發動了一次討伐魏國的戰爭,他率領軍隊東征,避開了崎嶇的路段聯合東吳一同對曹魏的上庸和魏興發起進攻。

但是最終為了獲得費禕和姜維的支持蔣琬只能作出讓步,讓姜維成為西涼刺史,從而改變了路線選擇從西北進軍,而這場進攻卻最終在曹爽的進攻下被扼殺在了搖籃中,這一次蔣琬的計劃沒能付諸實施,這原因就在於內部不夠團結

後來費禕擊退了曹爽之後就將軍隊都放在了漢中,當時的姜維堅定得認為要與曹軍繼續戰鬥,所以二人之間爆發了很多的矛盾。姜維想要在有生之年幫助蜀國重新壯大攻入中原完成大業。但是費禕卻認為連諸葛亮都不能完成這項任務,更別說我們這些不如諸葛亮的人,所以一旦失敗了可能就是萬劫不復

所以每次姜維想要出征,都會收到費禕的阻撓,這也導致每一次姜維出征手下的人馬都不會超過萬人,這樣以來自然也不能獲得勝利。

但是不得不說姜維憑借這一萬人讓曹魏是非常頭疼。知道後來費禕被人刺殺身亡姜維掌控了軍政大權,於是姜維開始北伐,但是經過長時間的北伐後,蜀國的國力衰弱,最終在聯名的反對後,姜維喪失了兵權,被孤立了起來。

最終在鄧艾和鍾會的襲擊下蜀漢滅亡了,但是姜維並沒有放棄,姜維的意志十分強大,他最終還想辦法光復蜀國,雖然最終失敗了但是他的決心是可以看出來的。

雖然他們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支撐蜀國,但是由於內部的爭鬥,最終導致了蜀國的滅亡。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