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在一步步統一天下 為什麼吳國沒有聯合蜀國抵抗呢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司馬炎在一步步統一天下 為什麼吳國沒有聯合蜀國抵抗呢呢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三國網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三國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我們先說一下司馬炎,公元266年2月8日司馬炎逼位,魏元帝曹奐禪讓,建立西晉於是便有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晉武帝。司馬炎在得到帝位之後,通過對北魏政治制度的改革。初步確立了三省制度,同時對之前擁護曹魏政權的人加以重用。並頒布《泰始律》——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部儒家化法律。平定秦涼,安撫邊境,同意了中國,成就了泰康繁榮,但是後期因為率先開啟了荒淫奢侈之風,導致了王朝的動盪。

堯舜之事,吾知之矣

司馬炎呢,在其父親司馬昭的經營下最後得到了帝位,建立了西晉!就在這不久前,曹丕也是享受過與之相當的待遇的。曹丕在稱帝之後說了這麼一句話「堯舜之事,吾知之矣!」中國古代象徵著美德的「禪讓制」就開始因為他一句話變味了。由於教科書中的關於曹植的事情,導致我們對曹丕本人的印象不是很好。當然,這裡也只是提一下,也就是說司馬炎的做法是對曹丕的成功複製。

蜀國的滅亡

很多人認為蜀國的敗像是從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開始的。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明確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荊州是個戰略重地,特別是在冷兵器戰爭年代。其實我個人認為荊州丟了還是可以再「借」的,但是東吳把關羽給殺掉。劉備不聽勸阻果斷和東吳開戰,導致孫劉聯盟徹底瓦解。

劉備去世三個月後,諸葛亮派尚書鄧芝出使東吳,兩國重歸舊好再次聯盟。易中天老師曾經說劉備集團更加像是一個大幫派,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他老人家的品三國,其中對蜀國的政治環境分析的可以說是相當透徹。後期的蜀國陷入了諸葛亮的個人崇拜氛圍中,導致了很多非常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將自己手中的權力交給了自己的鐵桿粉絲姜維,魏延被殺。姜維的沿襲諸葛亮的北伐,導致蜀國國力耗損嚴重。

於此同時蜀國的內部更是宦官專權,政治腐敗。公元263年,後主劉禪宣佈投降,蜀國滅亡。這裡消滅蜀國的主要人物是司馬昭,當時的司馬昭已然是大權獨攬,在多年的先吳後蜀的策略上沒有討到好處的經驗下,司馬昭主張先滅了蜀國,由於蜀國並沒有事先做好防備,導致兵敗國滅。

吳國的滅亡

吳國在孫權去世之後,出現了為爭奪皇位骨肉相殘的局面。皇室內部兄弟相殘,就意味著大臣要戰隊,就要相互拉仇恨。那麼從前的大家庭就會變成狗咬狗的局面,局勢越是緊張,所要採取的手段也必定殘忍,人們對權力的角逐也必定跟家劇烈。吳國的內亂導致了大部分人才的流失,還有整個皇室的口碑。

在吳國魚蜀國的聯盟上,吳國一面拖著蜀國應對魏國的進攻,一面在閒暇的時候保持著對蜀國欺凌。也就是說後來的孫劉聯盟已經是名存實亡,同樣是彼此之間從在著極大的不信任,各懷鬼胎。這導致了後面在以司馬昭為首的魏國軍隊攻打蜀國時,吳國居然毫無防備。蜀國的滅亡間接地導致了吳國地覆滅,一個唇亡齒寒地道理,這裡不必多說。

司馬昭之心

司馬昭本來打算是在消滅蜀國之後三年,就消滅吳國的。但是由於急功近利,也是屢屢受挫。我個人大膽猜想了一下司馬昭的個人想法,他很有可能是想統一全國之後稱帝的。司馬昭在暮年時期是和曹操很像的,想稱帝而不得。只有在統一了中國,這樣才能名正言順的稱帝,並不能直接學習曹丕的禪讓。後來史書上是怎麼說曹丕的,大家也都知道。

所以司馬昭還是非常明白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然而時不待人,司馬昭於公元265年9月去世。但是他為司馬炎的稱帝創造了很好的機會,因為曹丕在面君權的事情上已經成為了始作俑者,司馬炎的複製就不會承受太多名譽上的損失。同時司馬炎前期的勵精圖治也是挽回了很多名譽,但是後期卻淪為了慾望的奴隸。

大家現在應該有所明白了,當時帶頭滅蜀的人是司馬昭,雖然說司馬炎也有參與,但是並不是話事人。而且蜀國的滅亡是比吳國要早很多年的,縱觀古代中國歷史,有很多雷同的地方。那麼大家自然也很清楚,所謂的聯盟只是由於利害關係的媾和,並沒有永遠的盟軍。

蜀國和吳國的覆滅,並不是表面上我們所看到的外交不積極,其根本原因是各自內部的政治腐敗問題。所謂「滾滾長江東逝水……」,過去的事情,某個集團和人的勝利是有原因的,談論歷史我們不能忽略文學,但是我們因該正視歷史問題,過多的文學假設無非只是對現實的逃避。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