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和劉備先後稱帝 孫權為什麼遲遲不稱帝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丕和劉備先後稱帝 孫權為什麼遲遲不稱帝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孫權稱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三國鼎立的局面絕對不是曹丕,劉備稱帝才建立的,早在赤壁之戰後,事實上已然形成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曹'劉,孫共分天下。孫氏世代經營江東,其實力雖弱於曹,但自保還說有一定餘地的。

然而,繼曹丕,劉備稱帝后足足有8年,孫權都沒有稱帝,期間一直以曹丕211年給孫權的的封號吳王自居,甘居人下。皇帝有著超然的地位,孫權沒有理由不對此心動,孫權遲遲不稱帝的原因是複雜的,而孫權確實是個現實主義者。嚴格來說,孫權稱帝、建立東吳政權的舉動,蜀漢是有人反對的。

他們認為,蜀漢與吳國結交沒有多少益處,現在孫權稱帝,與蜀漢的名號體制不順,蜀漢應該顯明正義,斷絕與東吳的友好盟約。只是這種反對的力量太弱小,且遭到了諸葛亮的否決。也就是說,諸葛亮當時實際上是不反對孫權稱帝的。諸葛亮認為,孫權"有僭逆之心久矣",蜀漢即便反對,也改變不了孫權稱帝之心,更改變不了孫權稱帝的既定事實。

首先孫權和曹丕劉備不一樣,東吳的政府在合法性上是存在問題的。別管曹丕是不是篡位,明面上是劉協讓位給他的,是繼承的正統。而劉備那就更清楚了,人家是中山靖王之後,蜀漢就是打著繼承正統的旗號建立起來的。有兩個正統在,而且那個時候的人也比較看重這個,反觀孫權名不正言不順,稱王稱帝就坐實了自己的狼子野心。所以孫權這個皇帝當得還是比較彆扭的,也是他那麼晚稱帝的一個原因。

最初孫家父子來江東可不是那麼順利的,那都是帶著兵馬一點一點把人打服的。像劉繇、王朗這些東漢官吏倒台後,強勢的孫家隻手遮天,江東大族這才口服心不服的擁戴孫氏。孫策死後,孫權年紀小小就上位主持大局,為了穩定局勢,放出了更多的權力給這些江東大族,此為緩兵之計,孫權需要時間培養自己的核心政治集團。

孫權遲遲不稱帝的原因有很多的,與當時的環境脫不了干係,剛開始東吳不具備稱帝的實力,或者說向曹魏稱臣更符合東吳的利益,而隨著時局變幻,三國實力此消彼長下,孫權才堂而皇之的稱帝。除此之外,這與他缺乏逐鹿天下的志向也不無關係,畢竟他的畢生理想就是保全江東,就是於此。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