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一個有骨氣很有節操的人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張昭:一個有骨氣很有節操的人

很多人都不瞭解三國演義中張昭曾力主降曹,但其實張昭很有骨氣很有節操的一個人,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國演義中吳國可謂是一個奇怪的存在,雖為三強之一,可爭霸天下戲份不多,滿朝文武,名號響亮的沒幾個。但是有一句話卻流傳甚廣: 「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

周瑜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戰可謂家喻戶曉,這一次的勝利一半以上都是周瑜的功勞,比初出茅廬的諸葛亮功勞要大,比奔走遊說的魯肅功勞也大,確實是打的漂亮,說外事不決問周瑜也無可厚非了。可要說張昭的那句「內事不決問張昭」,張昭是什麼來頭呢?

張昭是徐州彭城人(今江蘇徐州),東漢末年因躲避戰亂南渡,後來入東吳朝堂為官。先是輔佐了孫策,勤勤懇懇,干了很多利國利民的實事,出了很多有用的計策。孫策遇刺身亡之後,繼續輔佐孫權,孫權也是個明主,為人仁義而行事果斷。張昭幫著孫權對內鎮壓李術孫輔的叛亂,對外戰山越伐黃祖開疆擴土,是孫權的左膀右臂。張昭的戲份,印象稍深的地方就是赤壁之戰了。因為曹操大軍南下攻吳,身為百官之首的張昭,竟然一力主降,讓人大跌眼鏡。當然了,張昭有張昭的道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而且軍力鼎盛,不僅有百戰步騎,還新進收服了劉表的水軍有蒙沖三千,長江天險已不足東吳自保。再過幾十年回頭看,其實他說的完全沒錯。只是像魯肅說的,東吳能投降,滿朝文武能投降,可是當家作主的孫權不能投降,而且周瑜也躍躍欲試,周瑜作為武將之首,不打仗哪有價值。所以還是得跟曹操他們干。試試就試試,只不過,這個結局再推遲幾十年罷了。

孫吳整個有一點值得讚揚的地方,一個個怕歸怕說歸說,可是真的決定了幹一件事的時候,還是比較上下齊心的。張昭想投降,當著孫權和滿朝文武也就說了;魯肅說想聯合劉備,還真就不辭辛勞穿針引線達成了。孫權說打就打哪怕前途未卜也就干了;周瑜想殺諸葛亮,哪管人家說過河拆橋,還真的就派兵派船追著就去了。 還有一心收服荊州的呂蒙,哪管你關幾爺坐鎮,就是來要了。這一個個,吵起架來不含糊,但吵輸吵贏有結論了,執行起來比誰都齊心協力。

所以當孫權一刀砍掉案幾說戰的時候,意味著張昭吵架吵輸了,那便戰吧。張昭充分發揮他的的文治功底,集糧運草、招兵買馬,擴充資源,井井有條。吳國將士吃飽穿好,船堅盾固,無後顧之憂。張昭也沒見說之前都想投降了,得給自己留點後手動動手腳給吳國大軍穿點小鞋,那船還是一點就著,照樣燒的旺。有人評價說張昭嚷嚷投降就是一草包?可後來赤壁生死大戰張昭一沒逃跑,二沒坑隊友,三沒留後路,連帶著底下的百官也沒說暗地裡寫個投降書什麼的以備不測,最後除了黃蓋老將的詐降,曹操是連個像樣的投降書都沒收到。 東吳錚錚鐵骨,有的軟,卻有骨氣,有節操。大家還記得前文說過的關羽之殤的關鍵人物嗎,叛將糜芳,那可是劉備大舅子,大舅子的這點骨氣,大舅子這個節骨眼上的節操,比起避難來江東的草根張昭來說,簡直一個地一個天。

說到底,張昭之所以力主降曹,是因為張昭就是一搞內政的,百姓吃飽穿暖是他的責任,三軍將士刀槍劍戟是他的責任。

所以小編覺得從赤壁之戰看來,張昭骨頭雖軟但卻有骨氣、不怕死。而且有能力,為人耿直,做事公正公允認真負責,總之,是對得起兩任吳主。

或許因為三國演義是蜀國視角的原因,對 「內事不決問張昭」展現不出是什麼樣的前因後果,更就展現不出這個人物的性格概念,所以我們對張昭的印象停留在了出場不多的戲份裡面,但是想想張昭的地位和角色,再看看曹操身邊的荀彧,劉備身邊的諸葛亮,同樣都是君王重臣,況且張昭還受太后臨終遺言顧命,或許,我們對張昭的認識就不會再這麼表面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