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不如董卓!且看歷史上出身心性如此相似的武將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李廣不如董卓!且看歷史上出身心性如此相似的武將

董卓是拉開三國亂世大幕的第一人,所以他的歷史形象從來都是負面為主,如《三國誌》作者陳壽評價他為:狼戾賊忍,暴虐不仁,自書契已來,殆未之有也。

書契,指的是文字,引申為文明。

這句話翻譯下便是,董卓這個人是頭頂長瘡、腳底流膿,簡直壞透了,稱得上史上第一大魔王。

這是當時的主流意見。

曹操在很長時間內也是一個奸雄的形象,但即便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也有不少值得稱讚的品質,比如重視人才、軍事水平一流之類。

與之相比,董卓不僅壞,而且還很無能。

黃巾起義時,朝廷讓他代替盧植為東中郎將,結果被黃巾軍打得大敗,連官都丟了。後來各路諸侯討伐他,董卓再次敗給了孫堅。

由此可見,董卓在軍事方面好像也不咋地。

問題就來了:既殘暴又無能的董卓,為什麼後來卻能一度挾天子以令諸侯呢?難道不是因為他強,只是同行太無能給襯托的?

當然並非如此,這不過是材料的選擇問題。實際上,董卓頗有才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他與飛將軍李廣頗為相似。為什麼這麼講?本文為三國網原創,未經三國網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這並非yy,理由有四點:

第一,他們都是六郡良家子出身。

所謂六郡,指的是指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個地方。良家子,在漢代,指的是不在七科謫之內以及醫、巫、商賈、百工等家庭之外的子嗣。

六郡良家子有什麼特點呢?六郡地處西部邊疆,靠近羌胡部落,因而這裡民風彪悍,個個弓馬嫻熟。自西漢以來,六郡良家子一直是士兵尤其是騎兵的重要來源。

李廣的箭術無雙不用多說,後人有不少詩歌專門讚頌他,其中著名的一首是,「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這講的是李廣射虎的典故。

董卓也是如此。史書記載他,「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

一般人射箭,只會帶一個箭袋,董卓則不然,他每次都是背著兩個箭袋。在縱馬奔馳時,他可以左右兩邊開弓。冷兵器時代,這武力值不用多說。

第二,他們都不愛錢財。

李廣為將,每逢皇帝有賞賜,他都把錢財分給手下士兵,史書記載,「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餘年,家無餘財,終不言家產事。」

董卓也是如此,關於這一點,可以從兩件事中看出。董卓年少時,曾經遊歷羌中,與諸多部落的首領交好。

後來一些部落首領到隴西看望他,董卓二話不說,將本用於耕田的牛殺掉以待客。這些部落首領感動得不要不要的,回去後便搜集了千餘頭馬羊牛等各類牲畜贈送給董卓。

董卓後來入伍當了軍司馬,和中郎將張奐一起征討并州的叛亂。戰爭中董卓立下大功,朝廷拜他為郎中,並賞賜他九千匹縑。面對這筆巨大的財富,董卓分文不取,立馬將之全部分給了手下的將士。

因為不愛錢財,所以兩個人都受到士兵的愛戴。

李廣死時,不僅手下將士,六郡良家子都一同為之痛哭流涕。董卓死後,大將李傕、郭汜以為他復仇的名義進攻長安,隨即凝聚了十來萬人馬,他的號召力由此可見一斑。

第三,他們都與胡人征戰多年,打仗都頗有謀略。本文為三國網原創,未經三國網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李廣與匈奴交戰大大小小超過七十多次,可謂身經百戰。在邊郡抗擊匈奴時,有一次遇到三個匈奴的「射鵰者」,李廣帶著一百來人前去追捕。

然而,途中他們卻遭遇數千人的匈奴騎兵。手下的騎兵嚇得驚慌失措,想要立刻掉頭逃跑,但被李廣制止了。

李廣不退反進,先讓騎兵向匈奴方面前進,直到距離不到二里時才停下,然後他又命令士兵們解鞍下馬休息。

這樣大膽的舉動讓匈奴摸不著頭腦,誤以為是疑兵之計,遲遲不敢行動。兩軍相持到半夜,謹慎的匈奴軍隊選擇了退兵,李廣一行最終安然歸隊。

董卓一生與羌胡征戰幾十年,同樣身經百戰。公元185年,董卓討伐先零羌時,遭遇羌人和匈奴人數萬人的包圍,大軍糧草不足,形勢頗為危急。

針對這種局面,董卓使一個暗度陳倉之計。他讓士兵在渭水中假裝攔水修堤,對外宣稱是捕魚,實際上讓軍隊快速從堤下通過。等叛軍發現後,已經追之不及。

此次出征,張溫是負責人。當初張溫派出有六路人馬,其中五路人馬都以失敗告終,唯獨董卓的軍隊全員班師。朝廷因而封董卓為斄鄉侯,封邑一千戶。這樣的人,不能說他不懂謀略。

第四,他們功利心都很強。

李廣一生沒有被封侯,這是他心中永遠的痛。為此,他百思不得其解,一度認為是天命所致,還請人算命,對方告訴他是因為曾經殺降的緣故。但李廣始終沒有認命。

元狩四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兵分兩路,霍去病率領精兵出擊為主,衛青在旁策應為輔。李廣此時已經六十多歲,年老體衰,漢武帝原本並沒有讓他領兵的打算。

但李廣知道,這是人生最後一次封侯的機會,於是他再三懇求武帝讓他出征,武帝也只好允許。結果我們都知道了,李廣最終死在了這場戰爭之中。

董卓的功利心更不用多說,而且他比李廣更有膽量。所以當時機來臨時,他立刻進入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

從上述內容不難看出,董卓和李廣確實有著非常多的相似之處:勇武非常、不愛錢財、強烈的進取心以及一定的謀略,這是兩個人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同時,這四點也是武將崛起的通用法則。

不過,兩個人畢竟還是有很大不同的。李廣終其一生想要博一個侯爵而不能,還死在了這上面。董卓雖然也不得善終,但他畢竟還是到達過人臣的巔峰,連皇帝一度也要看他臉色行事。

同樣是武將,人和人的差別咋就這麼大呢?本文為三國網原創,未經三國網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