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將功成萬骨枯?看魏延一生悟職場規則!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一將功成萬骨枯?看魏延一生悟職場規則!

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魏延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魏延不是個好同事,卻是個厲害的將軍,他不該獲得如此「淒涼」的結局,這一切的背後便是楊義、費禕等人聯合做的一個局。

魏延沒有為生活奔波,因為他本沒有生活,生於亂世,苦苦掙扎而已。有人會說:男兒身逢亂世,正當建功立業!君不見,一將功成萬骨枯?又有幾人能站到「榮譽」巔峰,大多人成了別人腳下的墊腳石。

或許無處可去,或者覺得自己能在殘酷的戰爭中存活下來,魏延決定為前程搏一搏。正巧,一個叫劉備的人在新野招兵,而新野離義陽不遠,魏延正是義陽人。

魏延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對天下大勢沒什麼大的瞭解,不瞭解各方勢力,也不知道諸侯誰強誰弱,只知道劉備離自己最近,於是魏延成了劉備麾下的一名小兵。

小兵是一支軍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又有多少人注意過小兵?贏了是將帥的功勞,事後頂多來一句:多虧兒郎們用命。死了,也就死了。

戰爭殘酷,也是最佳上升渠道,只要不死,總有出頭之日。魏延本身就是為了戰爭而生,不僅打仗勇猛,對自己身邊的士卒也很照顧。一人勇猛只是武將,懂得「拉攏」士卒才會成為將帥。

劉備缺什麼?他什麼都缺,人才、地盤、糧食、人口,戰爭中用得到的,沒有不需要的。看到魏延有成為將領的資質,劉備如何不高興?直呼撿到寶了。因此魏延成了劉備的部曲,也是私兵。

主君麾下會有不少軍隊,而私兵才是一軍精銳。亂世中,人員消耗極大,將帥有什麼好處,總是先考慮自己的私軍,因為這些人是他們的立世之本。

這些私兵,大多是戰場經驗豐厚的老兵,若軍隊規模擴大,他們也就成了新的領導。君主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快速提高軍隊戰鬥力,也能加強軍隊的忠心。私兵一定是君主最信任的人。魏延也是劉備信任的人。

劉備在新野,前方是曹操,後方是劉表,雙方都不會讓劉備做大,他也不敢做大。劉備在荊州期間,與其說發展軍事實力,不如說在擴充人脈,為將來「有變」的那一天做準備。

魏延成了劉備的私兵,沒有軍功,也不會憑空升級。關張身份最高,真當因為他們跟劉備最早?魏延也只能繼續等待。等待的時候,也不全是壞處,最起碼魏延可以向別人學習一些戰爭經驗,擴充自己的「知識面」。

魏延趁著「休息期」,加強自己的軍事能力,學學字,讀讀兵書,而這一切被劉備看在眼中,劉備期待著魏延帶來的驚喜。

機會終於來了!劉備聯合孫權在赤壁擊敗曹操,佔據荊州,他將目標放到劉璋的益州。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等人留在荊州,繼續「消化」荊州力量,劉備則帶著數萬人進入益州,明為幫劉璋打張魯,暗中則是為了圖謀益州。

魏延為劉備部曲,也一同進入益州。魏延隨軍,先後參加涪城、綿竹、洛城的三場戰鬥,也是憑借此大戰,魏延升為牙門將軍。

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三國誌·魏延傳》

從不見經傳的小小私兵,成了一軍之長,魏延迎來華麗的轉身。魏延成長史,也是劉備興盛史。劉備對自己取得的成就感到滿意,對魏延的成長也看在眼裡,曾經的小兵已經有了獨當一面的資格。

漢中之戰後,劉備贏得漢中,益州北方有了屏障。重地需要重將把守,就如荊州需要關羽坐鎮。當蜀漢眾人以為張飛將成為漢中太守的時候,劉備卻用了魏延。

魏延在劉備眼下一步步崛起,可以說是劉備一手帶出來的。魏延的忠心不用懷疑,能力也得到證明。劉備看著魏延,就像看到了年輕的關羽,一樣的孤傲,一樣的鋒芒畢露。

劉備曾問魏延:你能否為我守好漢中?魏延:「曹操舉國之力來攻,我替您擋住他。他若僅僅派十萬大軍,我讓他有來無回。」

魏延不是說大話,而是有這個信心。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魏延便是此種心態。劉備欣賞魏延的「大話」,其他人卻不會了,他們會想:你這麼能幹,還要我們有什麼用?

諸葛亮認為魏延是一把刀,能將一切阻礙都斬開的一把刀。所以當漢中變成蜀漢北伐前線陣地,魏延成了諸葛亮的前鋒。諸葛亮做出自己認為最佳答案,將軍的歸宿是戰場。

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三國誌·魏延傳》

諸葛亮看重魏延的能力,對其委以重任,蜀漢需要魏延這樣的大將。諸葛亮臨終前,告訴楊儀、費禕等人,不要管魏延,讓他們先行撤退,這又是怎麼回事?

諸葛亮去世的消息,必定是軍中機密,不能向外傳播,否則會動搖軍心,甚至會被司馬懿打探到,引來攻擊,這也是「死諸葛嚇跑活司馬」的由來。

諸葛亮臨終安排,身邊應該只有楊儀、費禕、姜維、魏延四人,或者沒有魏延,僅有楊、費、姜三人,其他三人都是魏延死後利益獲得者,他們的話又如何令人相信?

諸葛亮想要魏延接管大權,只有除掉能接管蜀漢軍權的魏延,楊儀、費禕等人才能更進一步。我為何做出這樣的判斷?諸葛亮在世的時候,魏延活著便是明證。

按三國誌所說,魏延是一個「不甘居人下」的人,諸葛亮死後,他只有兩種選擇:一是起兵對抗,奪取蜀漢大權,二是出走曹魏或東吳。

無論發生哪種情況,對蜀漢來說都不是好事。諸葛亮不是心慈手軟的人,他若真的看出魏延不安分的本質,在死之前肯定會搶先除掉魏延。有安排後事的時間,自然也有除掉魏延的機會。以諸葛亮在蜀漢的威勢,還動不了小小魏延?

魏延沒死,只能是諸葛亮認為魏延不足為患。楊儀、魏延分別給成都上書,稱對方造反作亂。董允、蔣琬想都沒想,一口咬定魏延是那個作亂者。沒有詳細勘察,坐實一國大將謀反,還能再應付點?

後主以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琬、允鹹保儀疑延。——《三國誌·魏延傳》

蔣琬若是一個混人,他的行為也算有個解釋。可從他事跡來看,也是一個頗為幹練的人。他不僅相信魏延造反,還帶著成都大軍去幫助楊儀平叛,諸位不覺得奇怪嗎?他就一點不擔心造反的是楊儀等人?

《魏略》記載諸葛亮有意將身後事托付給魏延,裴松之對此表示懷疑。魚豢(魏略作者)沒有蜀漢的詳細資料,卻如此記載,來源恐怕便是諸葛亮對魏延的重用行為。諸葛亮十分看重魏延,連敵對魏國都懷疑魏延將是諸葛亮的繼位人。

魏略曰:諸葛亮病,謂延等云:「我之死後,但謹自守,慎勿復來也。」令延攝行己事,密持喪去。——裴松之注

通過楊儀等人、蔣琬、以及諸葛亮,多方的行為「異常」,可以推定,魏延造反作亂,是楊儀與蔣琬等人對魏延的一場奪權陰謀,對魏延的「排擠」。

魏延以劉備私兵起身,深受劉備、諸葛亮的信任、看重,也成了他的取死原因。也許魏延的「孤傲」性格,讓蔣琬等人不滿,誰又會喜歡天天板著臉的領導?也許僅楊儀等人想要趁大軍在外的時機,殺掉魏延,不給他接管蜀漢的機會。

魏延上位前夕,曾經的同事,成了自己背後的捅刀人。魏延或許不是個好同事,但他值得更好的結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