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得諸葛亮劉備願意三顧茅廬,若換作曹操與孫權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為得諸葛亮劉備願意三顧茅廬,若換作曹操與孫權呢?

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三顧茅廬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劉備為得諸葛亮三顧茅廬,曹操和孫權會願意這樣做嗎?答案是不會,即使聽說諸葛亮有這樣的名氣,但是也不會屈尊去拜訪這位沒有實戰的諸葛亮。

劉備三顧茅廬不管是在《三國演義》還是在別的著作中都有寫到,其出處是諸葛亮在北伐前期給後主劉嬋寫的《出師表》中寫到了劉備為了請自己出山,三次到草廬來找諸葛亮的事情。對於這件事諸葛亮感激涕零,為了報答先主劉備對自己的厚愛,願意幫助劉備實現漢室復興的宏圖偉業的這麼一個事情。

《出師表》中這樣記載: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從《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來看,劉備經過徐庶等人的推薦,瞭解到諸葛亮這位隱居在南陽郡的隆中的人才。劉備之前已經見識到徐庶的厲害之處,經過徐庶這麼一誇諸葛亮,對諸葛亮非常感興趣了,但是徐庶也告訴劉備,說想請諸葛亮出山需要很大誠意,這點倒是提醒了劉備,為劉備後來的舉動算是做了個鋪墊。

劉備為什麼對諸葛亮如此重視呢?需要多次親自拜訪,好話說盡拉下面子求著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呢?其原因最主要的還是劉備身邊缺乏人才,特別是有智慧的人才。

劉備當時處境極度不妙,被曹操打敗之後劉備只能依附劉表,幸虧劉表願意收留劉表,給他新野小縣駐守,讓他有了安生之地。此時此刻的劉備當然希望能東山再起,而獲得東山再起的機會,就是要收羅人才,壯大自己的隊伍。

劉備如此禮賢下士請諸葛亮出山,除了對諸葛亮看中之外,還在塑造自己的人物形象,把劉備自己本身打造成一個禮賢下士的君主,在人才資源匱乏的劉備身上,他特別需要這麼做才能引進更多的人才。諸葛亮是他的第一站,也是他最看重的人才,所以只有把諸葛亮請下山來,才能進行一番宣傳,給自己一個禮賢下士的標籤。

與此同時,劉備身邊當時沒有什麼謀臣,自然也不會遭劉備手下的過多不滿,這樣也比較容易管理好群臣與諸葛亮之間待遇的問題。再加上關張等將領,對於謀士參謀人才同樣渴望,讓自己的隊伍壯大。綜合以上這些原因,劉備禮賢下士請諸葛亮出山顯然有很多好處,非常樂意做這樣的事情。

但是孫權和曹操情況和劉備不一樣了,他們不能像劉備那麼幹,即使諸葛亮才華出眾想請他出山,但是做不到三顧茅廬這樣的誠意。

首先就曹操而言,當時已經統一北方,坐擁漢朝正統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能力了,在人才方面自然不缺。熟悉曹操身邊謀臣良將的都知道,曹操謀士參謀百人,戰將千員還是有的,當然這裡指的並不是都很出名,有些地方守將和文職官員都算進去了,而劉備就算都算進去還是沒有這麼多人。

曹操如果像劉備那樣禮賢下士到如此程度,對諸葛亮來說更是一種惶恐,對曹操來說也不利於管理人才。因為在曹操如此看中諸葛亮的同時,把他身邊的眾多人才都忽視了,那些人會想曹操不重視自己,對待諸葛亮如此,對待自己這樣,心中多多少少有些不甘心和不滿,對曹操的忠誠度和服務意識就會變低很多。

其次曹操人物性格方面比較「硬核」,不太會求人讓別人幫自己做事情,而是別人看上自己心甘情願來給自己做事情。如袁紹謀士參謀許攸,來了他歡迎,不來他也不去請他,原本兩人之間還是小時候玩伴,也拉不下面子。除此之外曹操帳下主要謀士參謀大多數都是自己主動為曹操效力的,並非曹操請人,如荀彧,郭嘉這批人才。

孫權與曹操類似,也正是因為孫權不是創業一代了,已經是第三代繼承人了,在人才基業方面自然比劉備穩定的多,在人才方面自然也少不了。除此之外與曹操情況類似,貿然邀請諸葛亮給出這麼高的禮節規格,讓江東眾臣子看見了,心裡也會犯嘀咕的。

最重要的是諸葛亮雖然自比管仲樂毅這等人物,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持著懷疑的態度,因為像管仲樂毅這樣的人是大才,能改變國家命運的人。顯然用在沒有出山,沒有任何功績的諸葛亮身上,不免有些過於招搖,且有打廣告的嫌疑,但是自身能力沒有得到驗證,畢竟沒有實踐過。

綜上所述,諸葛亮這樣的人是專門為劉備這樣的創業君主準備的,在三國君主中,劉備是最適合諸葛亮去的地方。因為劉備人才少,諸葛亮剛上任就能被委以重任,成長性就會很快。像孫權與曹操這樣的人已經是實力老闆了,招個人才需要考慮公司平衡性,大多數情況下不願意冒風險,否則原本的那些人都管理不好了,這樣的情況如果發生了就更加糟糕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