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早的醫鬧事件:扁鵲逃秦、曹操殺華佗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歷史上最早的醫鬧事件:扁鵲逃秦、曹操殺華佗

  近些年來,中國的「醫患關係」應該是比較緊張的。令人費解的是,醫生和患者,原本聯繫二者的溫情脈脈為何屢次轉為兵戈相向,相濡以沫的願景為何總是演變成相「恨」於江湖的尷尬。其實,放眼整出中國歷史,也許我們也就平靜地釋懷下來:原來中國歷代的「醫患關係」,一直如此。

  譬如,戰國時期有位叫扁鵲的名醫,就曾遭遇類似事件:某日,扁鵲按慣例給蔡桓公出診,體檢時查出點異端,於是說道:「君侯,您氣色不佳,恐怕有疾病在身啊。」蔡桓公不悅,道:「我每年按時出體檢費,難道不是想聽些好話嗎?你們這些醫生啊,不要整天鑽到錢袋子裡啦。」(「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韓非子》)。如此三番,扁鵲看出蔡桓公有當「醫鬧」的潛質,於是回家悄悄準備了後路。果如其然,後來蔡桓公病發,派人到扁鵲鬧事,好在我們的神醫同志早已打理了行裝,逃到秦國。(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

  在此出事件中,蔡桓公固然是不對的。不過,這位倒霉的「醫鬧」倒也道出了兩千年後的今日依然存在的某種現實:「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但凡行醫的,總尋思著靠著本事撈點油水,至於救死扶傷,也許只是為了生活吧。

  史書記載:曹操長期患有頭痛的慢性病,就是頭痛起來很要命那種。當時三國最好的醫生,應該是華佗。於是,曹操高薪請到了華佗。華佗的專業水準,即使放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應該算是翹楚。瞭解了曹操的症狀,華佗採用了針灸保守治療(「佗針鬲,隨手而差。」《三國誌》),幾針紮下去,曹操頓時耳聰目明,世界一片敞亮,心中大喜,重賞了華佗。於是,華佗就勢就當了曹操的私家醫生(「使佗專視」)。

  不過,華佗曹操的蜜月,並沒有維持太久。因為病在腦內,針灸治療只能是止疼,起不了根治的作用。曹操於是喊來了華佗,詢問如何是好,華佗坦白道:「大王,您的病在短期內很難徹底治好,即使長期治療,也只能苟延歲月。」(「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曹操一聽,不覺搬出蔡桓公那套「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的理論,心中忿忿道,華佗這傢伙,本能治好此病,卻放著慢慢治,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價(「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

  曹操本就是多疑的人,越是尋思,越是生氣,於是再次喊來華佗,壓聲問道:「先生你看,如要根治,可有他法?」華佗是個明白人,隱約覺察到這位位高權重的病人對自己的不滿,於是答道:「辦法倒也有,不過得做手術,先飲麻沸散,麻痺腦部,然後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這樣才可能去掉病根。」(這個說法,源於《三國演義》,這裡我們不做考究,姑且認為是這樣的)曹操一聽,暴跳如雷,認為華佗存心為難自己,堅決不肯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字。華佗見此情形,不發一語,次日遞上了一份辭職信,收拾行裝回了老家。

  醫生怎能如此沒有職業操守,無視患者的安危自行離去?被放了鴿子的曹操心裡自然強烈不滿,於是派幾名「會辦事」的手下充當「醫鬧」,拉個橫幅衝到了華佗老家,就是一頓打砸搶拆。如此幾番,曹操仍不解氣,恰巧頭風又犯,心中無處發洩,於是乾脆自己出馬擔當「醫鬧」頭子,三拳兩腳之下,華佗這位大牌的醫師,在更大牌的「醫鬧」曹操面前,終於一命嗚呼。

  中國自古就有醫鬧現象,曹操就是醫鬧的鼻祖,華佗和曹操是同鄉,倆人沒有什麼利害衝突,為什麼曹操一定要殺華佗呢?我認為曹操和華佗沒有建立好醫患關係的和諧。值得深思!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