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去世後,真的用了金棺銀槨下葬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操去世後,真的用了金棺銀槨下葬嗎?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曹操一些趣事,歡迎閱讀評論。

《三國演義》中曾經描寫,曹操去世後被後人用金棺銀槨下葬,並以72疑塚迷惑後人。但是小編卻認為,曹操用金棺下葬,估計不可能,如果您想知道原因究竟是什麼?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2009年12月27日,經中國考古學界專家的一致確認,最終認定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高陵,其墓主人正是三國時期的梟雄曹操。該消息一出,立刻在國內考古界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自2008年12月時,河南省相關文物部門開始對曹操墓進行發掘。在發掘過程中,發現曹操墓地佔地面積約為740平方米,相比於其尊貴的地位來說,實在有些狹小。不僅如此,在墓中專家們還發現了三具木棺遺骸,分別是曹操與兩位女子的盛殮器具。據調查,曹操墓曾被多次盜掘過,其中只餘下了200多件器物,多為金、銀、玉、陶器等,且都不是太過貴重之物,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在被下葬時,採取的應該是薄葬。

對於以上的定論,還有不少專家反對,並認為該墓葬可能並非曹操本人的墓葬,而是所謂「72疑塚」中的一個。關於「72疑塚」的說法,其實來自於中國著名的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第78章記載:「操令近侍取平日所藏名香,分賜諸侍妾,且囑曰:「吾死之後,汝等須勤習女工,多造絲履,賣之可以得錢自給。」又命諸妾多居於銅雀台中,每日設祭,必令女伎奏樂上食。又遺命於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疑塚七十二:「勿令後人知吾葬處,恐為人所發掘故也。」囑畢,長歎一聲,淚如雨下。須臾,氣絕而死。壽六十六歲。」

可是小編在仔細閱讀後,發現了其中的一個可疑之處。書中寫曹操下葬時,除了所謂的「72疑塚」外,居然用的是「金棺銀槨」,這可能嗎?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瞭解下金棺的作用。在我們的印象中,能用得起金棺材的人必定是大富大貴的皇族王室,可是您可能不知道,其實歷史上著名的金棺只是用來存放佛骨舍利的,如唐代長干寺舍利金棺、大雲寺五重舍利金棺等——而這樣的金棺也是手掌大小,小得可憐。而王族貴胄們下葬時幾乎沒人用金棺。此時一個問題來了,為何貴族們都不用金子製成棺材呢?畢竟金子是金屬中最不活潑的金屬,即使萬年也不會腐朽,難道古代的貴族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嗎?

有一句話說的好,叫做「存在即合理」,既然王公貴重們不用金子做棺材,也自然有其中的道理。首先,金子的密度極大,而王公貴族們棺材的體積也相對較大,若是用純金打造棺材,其重量之大,幾乎沒有幾個人能抬得動。其次,純金的棺材也會讓盜墓賊側目覬覦,在無形之中增加了自己墓葬被盜的危險後,由於純金棺材的質量較大,因而其造價相當高,甚至可以稱之為天價。我們在此前曾計算過慈禧太后製作金棺的成本,其價值約在1200000兩白銀左右,堪稱天價。

正因以上三種原因,金棺才未能被統治者們納入主流殯葬器具。曹操去世時,魏國還屬於初始發展階段,中原戰事頻發到處需要用銀子,如此大操大辦,不但有違曹操本心,更是會拖累魏國的長遠發展。《三國演義》中還描述了曹操去世前,叮囑諸位姬妾不可坐吃山空,要多多紡織布匹換錢,其本意也在於傳承樸素之風。曹操歷來是務實之人,生前尚且不貪富貴,他又怎麼會在乎死後虛無縹緲之事呢?故此來看,羅貫中所寫的曹操下葬用「金棺銀槨」(應該是金色和銀色的漆了),完全是一個偽命題,根本無法自圓其說。

小說終歸是小說,其側重點在於情節的精彩以及對讀者的視覺衝擊,而真實性卻顯得稍有不足。如果真的想一探究竟,還需要依據考古事實,才能還原真實的歷史。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