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計多端的小人郭圖:謀士參謀郭圖是個什麼樣的人?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詭計多端的小人郭圖:謀士參謀郭圖是個什麼樣的人?

說起郭圖,給大家留下的印象可能不怎麼深刻,他只是袁紹帳前的一個謀士參謀,至於他長什麼樣,穿什麼衣服,作者從未著墨,算是小人物一個。

可小人物不能當小人。一旦餿主意、壞點子發揮了作用,那麼,危害程度是相當嚴重的。

在《三國演義》中,郭圖出場並不多。可他每次一露面,給主公袁紹上的都是「壞菜」,這非常可怕。

他第一次出場是在第22回《袁曹各起馬步三軍 關張共擒王劉二將》。當時窮途末路的劉備佔據徐州孤城,為求自保,便差孫乾星夜帶著書信前往河北聯合袁紹共同抗曹。袁紹覽畢書信猶豫不定時,謀士參謀田豐說:「兵起連年,百姓疲弊,倉廩無積,不可復興大軍。」謀士參謀審配說:「不然。以明公之神武,撫河朔之強盛,興兵討曹賊,易如反掌。」謀士參謀沮授說:「制勝之策,不在強盛。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練,比公孫瓚坐受困者不同。今棄獻捷良策,而興無名之兵,竊為明公不取。」這時,郭圖站了出來,他奏道:「兵加曹操,豈曰無名?與劉備共仗大義,剿滅曹賊,上合天意,下合民情,實為幸甚!」

最後,經過一番舌戰,郭圖等主戰派佔了上風。袁紹隨即兵發官渡,攻打曹操。這時,被袁紹關在獄中的謀士參謀田豐得此消息,急忙上書諫道:「今且宜靜守以待天時,不可妄興大兵,恐有不利。」

可惜至理名言,袁紹不聽。如果袁紹用田豐之謀而棄郭圖之策,也許歷史將會改寫。但這只能是一個假設。

如果說郭圖第一次出場就為袁紹出此下策是屬智力不夠尚無私心情有可原的話,那麼他第二次出場,就把小人的嘴臉暴露無遺了。

當時在官渡戰場上,操、紹雙方日夜攻戰,曹操負多勝少,處於劣勢。轉折點出現在許攸夜投曹操上,向其獻計火燒袁紹烏巢屯糧。當夜袁紹望見烏巢起火,知道軍糧被燒,急聚文武商計對策。大將張郃說:「某與高覽同往救之。」郭圖說:「不可。曹軍劫糧,曹操必定親往;操既自出,寨必空虛,可縱兵先擊曹操之寨;操聞之,必速還:此孫臏圍魏救趙之計也。」張郃說:「非也。曹操多謀,外出必為內備,以防不虞。」郭圖自以為算無遺策,強硬道:「曹操只顧劫糧,豈留兵在寨耶!」他再三請劫曹營。

於是,袁紹採用郭圖之計,遣張郃、高覽引軍五千,往官渡擊曹營。誰知張郃、高覽剛近曹營,就見左邊夏侯惇、右邊曹仁,中路曹洪,一齊衝出,袁軍猝不及防,大敗而歸。此時曹操又從背後殺來,四下圍住掩殺。張郃、高覽奪路逃走。郭圖得此消息,一下慌了神,他恐張郃、高覽回寨證對是非,自己失計被袁紹問罪,就先於袁紹面前謊奏道:「張郃、高覽見主公兵敗,心中必喜。」紹問:「何出此言?」郭圖說:「二人素有降曹之意,今遣擊寨,故意不肯用力,以致損折士卒。」袁紹大怒,遂遣使急召二人歸寨問罪。郭圖這時又使人先報張郃、高覽:「主公將殺汝矣。」張郃、高覽大驚,為保性命,遂領本部兵馬降了曹操。是夜,操令張郃、高覽領兵往劫紹寨。當夜三更時分,出軍三路,斬紹軍大半。至此,袁紹敗像已露,遂有退兵之意。曹操探知袁紹兵動,便分大隊軍馬,八路齊出,直衝紹營。袁軍俱無鬥志,四散奔走。紹披甲不迭,單衣幅巾上馬逃走。手下將士被曹軍所殺者8萬多人,溺水死者不計其數。

官渡一戰,曹操以少勝多,奠就了他千秋功名。曹操的大獲全勝,這其中要有郭圖的一份「功勞」。此人為了免責諉過,竟將主公的兩位戰將推到了敵人那邊,他們反過來又領兵劫寨,殺向自己的弟兄。可憐袁紹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敗的,他為自己的不明不智付出了慘痛代價。

郭圖第三次出場是在冀州。袁紹損兵折將退回大本營,連病帶氣,吐血數鬥,一命嗚呼。審配、逢紀遂按紹意立幼子袁尚為大司馬將軍,領冀、青、幽、並四州牧。此時郭圖輔助袁紹長子袁譚,按理說他應該勸袁譚協助弟弟共保袁家城廓,一致對外,共同抗操。可他不僅不這樣做,反而離間骨肉,為爭奪袁紹遺業勸袁譚「伏刀斧手殺尚」。別駕王修一聽到這個壞主意,氣得直跺腳,力勸袁譚道:「兄弟者,左右手也。今與他人爭鬥,斷其右手,而曰我必勝,安可得乎?夫棄兄弟而不親,天下其誰親之?彼讒人離間骨肉,以求一朝之利,原塞耳勿聽也。」可袁譚根本聽不進去,他叱退王修,依郭圖之計使人去請袁尚。袁尚識破其計,怒而上馬,引兵五萬來和哥哥廝殺。二人親自交鋒,袁譚大敗,逃到府中又與郭圖計議。郭圖便勸袁譚棄先人之仇於不顧,屈膝降操,使操攻打袁尚。袁譚不明是非,便依計而行。曹操謀士參謀荀攸聽此消息大喜,對操說:「袁氏據四州之地,帶甲數十萬,若二子和睦,共守成業,天下事未可知也;今乘其兄弟相攻,勢窮而投我,我提兵先除袁尚,後觀其變,並滅袁譚,天下定矣。」

事情發展的方向正向荀攸所預測的那樣,「魚蚌相爭,漁翁得利」,袁譚、袁尚相互廝殺,曹操從中揀了個大便宜,不怎麼費事就破了河北強敵。

郭圖最後一次出場是在南皮。袁譚降操後又反操,被操遣軍圍在南皮城內。譚又欲投降,可曹操認為他「反覆無常」,便不准降。就在袁譚苦無良策時,郭圖又獻上一條臭計:「來日盡驅百姓當先,以軍繼其後,與曹操決一死戰。」譚從其言,當夜盡驅南皮百姓執刀槍聽令。次日天明,大開四門,驅百姓在前,軍隊在後,一齊擁出,直抵曹寨。兩軍混戰,自辰至午,百姓被殺者無數。譚軍大敗,袁譚被曹洪殺於陣中,郭圖見勢不妙,急忙縱馬入城,被樂進一箭射下跌入城壕。

郭圖死也就死了,算是死有餘辜。可是想想那些被他驅趕在前的南皮百姓,真是可憐,竟被郭圖當作炮灰枉死在兩軍陣前。想想這個人也真夠壞的,明明知道打不贏,死前也要拉上幾個墊背的。

可憐袁紹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虎踞冀、青、幽、並諸郡,帶甲百萬,文官武將極多,最後竟不能自保,落了個家破人亡的結局。這其中,雖然有一定的必定性,但與袁家父子不知人、不善任,聽信小人之言有著很大的關係。如果袁紹地下有知,不知道他會對郭圖獻出的這一系列壞點子作何感想。

翻開史書看看,家國喪在小人之手的,袁紹既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後一人。遠者如秦二世胡亥聽信於趙高,後者如後主劉禪輕信於黃皓。所以,諸葛亮在隆中時就對劉玄德說:「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人謀,是決定事業成敗的關鍵!好的計策可以使國運昌盛,家和人旺;一條爛計,足以使江山易主,國破家亡。

諸葛亮在北伐中原時曾向劉禪上了一道《出師表》,他透過歷史的雲煙所總結出的結論是: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此話可謂一語中的,振聾發瞶,不能不令人深思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