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禕是被誰刺殺?到底是誰指使的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費禕是被誰刺殺?到底是誰指使的呢?

費禕為什麼被刺殺?誰是幕後黑手?

一、興勢之戰後,蔣琬已知自己大勢已去,拖著病體也無法處理日常政務,就來了個順水推舟,將益州刺史的位置也讓給了費禕。至此,蔣琬交出了全部的實權。從這一點來看,蔣琬縱然有與費禕爭權奪利的心,也沒那個力。

二、蜀漢延熙六年,病重已久的蔣琬,終於去世。就在這一年,董允也繼蔣琬之後去世。我們知道,費禕被刺的時間是蜀漢延熙十六年元旦。蔣琬若派人潛伏刺殺,怎麼可能血案在十年後再發生,即便要干,也會趁自己剩下最後一口氣時下手,方可了卻心願。

因此,即便蔣琬有刺殺動機,也缺乏行動能力和作案時間。

內部鬥爭的嫌疑排除,就只能是敵我鬥爭。這就得分析兇手郭循。這是個什麼樣人呢?這個人原名郭修,字孝先,是西平人氏。也就是說,他原是曹魏管轄區的人。而且,不是一個普通的人。他的身份是西平的豪族大戶。他本人也非常有才能,在魏國的西部很有些聲望。《魏氏春秋》中記錄了他的履歷:「素有業行,著名西州。」

那麼,郭循是怎樣到了蜀國呢?

這要說到費禕執政。他上台後,一改諸葛亮連年北伐的策略。因為當時蜀國經濟狀況非常糟糕。費禕就將主要精力放在內治方面。基本沒進行過過大的進攻性軍事活動。

但姜維與費禕不同,他堅持諸葛亮的戰略方針,多次要求費禕下令北伐。

屢屢要求,費禕既不好一味退卻,打擊姜維的積極性,同時又擔心姜維打敗耗費國力,於是他想出一個折中的主意——只派一萬人馬給姜維。

姜維挺寒酸的,就靠僅有的一萬人馬騷擾曹魏邊境,先後打了幾仗,戰國寥寥,只保持了進攻的態勢。

到了蜀漢延熙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50年,姜維再度率軍殺出祁山,進攻魏國的西平郡。但未能取得勝利,沒拿下郡城就撤兵而回。而在這場戰役中,姜維也有收穫,那就是活捉了時任魏中郎將的郭循。

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推斷郭循是曹魏故意派來詐降,繼而潛伏於費禕身邊。其中就有兩大疑點:

一、西門戰役的發動者是姜維。郭循怎能算出姜維什麼時候打西平?而且,在被俘後,他怎能確保自己不被姜維當場砍了?

二、即便郭循是臨場發揮,詐降潛伏,他又怎能保證自己會受到費禕重用?並且他還知道費禕在多年後的宴會上會喝醉,從而行刺。能將這些都算計到的人,只能是神仙。

因此,曹魏利用郭循潛伏刺殺費禕是不可能的。

如此一來,這樁血案就變得匪夷所思了。郭循既不是蔣琬的手下,也不是曹魏集團的臥底,與費禕也沒有任何私人恩怨。那麼,他有什麼動機要殺害費禕?並且是同歸於盡的方式。

所有可能性都被排除後。我們只能從另一個新的角度來分析——那就是被害人死亡之後,誰會獲得最大的利益?

毋庸置疑,費禕死後,政治獲得最大利益的人,只能是姜維。而且,他與費禕的戰略方針矛盾。,姜維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姜維顯然是身受費禕壓制的。由此,他心生殺機也是情理之中。

再看陳壽《三國誌·姜維傳》裡的一段記錄:「十六年春,禕卒。夏,維率數萬人出石營」。也就是說,蜀漢延熙十六年春天,費禕死亡。夏天,姜維就率領數萬人的軍隊出征。

由此可見,費禕的死,對姜維來說是一件極好的事情。

接著再看一段《姜維傳》裴注裡的記錄:「傅子曰:維為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不脩布衣之業。」

這段話的總體意思就是說姜維這個人,功利心極強,且有城府。其中有四個字,尤為關鍵——「陰養死士」。就是暗地裡培養為自己賣命的敢死之士。

而郭循刺殺費禕的行動,是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與「死士」行徑別無二致。

就作案條件來說,姜維也很充分,活捉郭循的人是姜維,不殺反而送回朝廷的還是姜維。換句話說,姜維決定了處置俘虜的權利。他為什麼不當場砍了郭循的腦袋,自然有他自己的想法。

這裡又出現一個問題。姜維怎能保證費禕會重用郭循?而且在兩年內,作為降將的郭循就升到左將軍的位置。

原因並不複雜。姜維是瞭解費禕的。他知道費禕希望在西州培養自己的班底。這一點,費禕是採取的諸葛亮的做法。從諸葛亮時代起,多次北伐都是走的是祁山一線。為了在隴西地區站住腳,諸葛亮非常重視拉攏世巨隴西的豪門大戶。當年諸葛亮俘虜姜維後加以重用,就是為了讓姜維幫助自己拉攏當地大戶,從而平定隴西。因此,費禕重用郭循,和諸葛亮的策略道理相同。作為當年降將的姜維,自然知道其中的道理,他有足夠的把握讓費禕重用郭循。

這樣說起來,刺殺費禕的幕後者就一定是姜維了嗎?不,《資治通鑒卷》中對郭槐有不同的說法,裡面曾記錄了一個事:「循欲刺漢主,不得親近,每因上壽,且拜且前,為左右所遏,事輒不果。」

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是說:郭循多次想刺殺後主劉禪,卻沒有機會親近,每次都被劉禪的護衛給擋了回來。

由此,出現了另一種推測,說郭循刺殺劉禪不成,才退而求其次刺殺宰相費禕。然而,這一推測實在矛盾。如果郭循屢次想刺殺劉禪,早就被千刀萬剮了,怎會任其在朝中任職活動,到了延熙十六年年還被邀請去去參加宴會。

那麼這個記錄,真正想說明的是什麼呢?就是要為姜維洗清嫌疑。這郭循原本打算刺殺後主劉禪,無法得逞才轉來殺其他目標,姜維總沒動機殺劉禪吧。

但是,即便這個記錄是費禕被刺案後來補上去的。姜維要操縱郭循仍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將郭循俘虜,帶回朝中,是費禕重用了郭循,要說培養「死士」,總得給人一些恩寵吧。而這恩寵是費禕給的,不是姜維給的。郭循當「死士」,也該是費禕的「死士」怎麼搞反了?

於是又出現一種推論:姜維俘虜了郭循,並沒有收羅了他做為自己的死士,而是當場就把他殺掉,繼而採用了自己早已豢養的死士冒名頂替。接著,這個冒充的郭循就潛伏在費禕身邊,得到左將軍之位。然後十六年年初大會上,潛伏已久的郭循殺掉費禕,完成了他死士的使命。姜維怕別人懷疑到自己頭上,事後便在朝臣中散佈謠言:說郭循早懷謀反之心,好幾次想刺殺皇帝都被左右攔下了。然後大家恍然大悟,再不去懷疑姜維殺費禕的動機。

因此,無論從動機、能力、條件來分析、推理。費禕被刺案的幕後元兇只能是姜維,不可能再有第二個嫌疑人。

當郭循刺殺費禕的消息傳到曹魏後,當時的魏主曹髦下詔嘉獎郭循。追封其為長樂侯,食邑千戶,並且拜郭循的兒子為奉車都尉,賜銀千餅,絹千匹。而費禕死後,後主劉禪根據他對漢室所建的功勳,謚贈「城鄉敬侯」,並為其舉行國葬;將其安葬於漢壽城西門外社稷壇南邊。並勒石豎碑鐫刻:「漢尚書令費公敬侯之墓」。

費禕的死,給蜀國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後果,絕不僅僅只是朝政的動盪。要知道,費禕是蜀漢最後一個頗具才能且能服眾的宰相。那麼,一個誰都不願接受的事實,擺在我們面前,那就是——姜維為爭奪權力,幕後策劃了這一起刺殺費禕的血案,其後果是從根本上加劇了蜀漢的滅亡步伐。說他是蜀漢亡國的罪人,也不為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