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寧在《三國演義》是個反面典型,其實他很值得尊敬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管寧在《三國演義》是個反面典型,其實他很值得尊敬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段管寧和華歆的故事,很值得回味。

管寧和華歆一同在菜園裡刨地種菜,看見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寧不理會,舉鋤鋤去,跟鋤掉瓦塊石頭一樣,華歆卻把金子撿起來再扔出去。

還有一次,兩人同坐在一張坐席上讀書,有達官貴人坐車從門口經過,管寧照舊讀書,華歆卻放下書本跑出去看。

管寧就割開蓆子,分開座位,說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這個典故非常出名,因此很多人只看了前面,沒人研究後面個人的發展問題,憑主觀地認定華歆人品低下,步入官場一定是不法之徒。事實上,真相和我們想的有天壤之別。

初平元年,董卓將漢獻帝劉協遷到長安時,華歆從藍田翻過秦嶺去了南陽。當時袁術在穰城,要留華歆幫他做事。華歆勸袁術發兵討伐董卓,但袁術沒有採納,華歆決定拋棄袁術另走他鄉。

他向東行到徐州之後,獻帝下詔任華歆為豫章太守。在太守任上,華歆為政清靜,不煩擾百姓,所以官吏百姓很感激擁戴,以至於揚州刺史劉繇死了,整個揚州民眾共推華歆為刺史。華歆因為沒有皇命,赴任不是人臣的合適做法加以拒絕。

但民眾竟在豫章太守府外守候了幾個月,最終還是被他婉言勸回。孫策佔領江東後,華歆知道他善於用兵,於是整理衣冠歡迎其到來。孫策知道華歆有德有才且年長於自己,故待之以上賓之禮。

孫策死後,曹操在官渡上書獻帝請召華歆至許昌任職。孫權不想讓華歆離開,華歆對孫權說:「您因為能遵奉皇帝之命,這才能與曹公結下友誼,但這份友誼還不牢固。讓我去那邊為您加深,豈不更好?今天您留我是養一個無用之物,這不是好辦法。」孫權聽了很高興,於是答應送他入京。

聽說華歆要進京赴任,他的賓朋好友及昔日同事千餘人都趕來相送,並贈送了「數百金」的巨額錢物。華歆來者不拒,暗中卻在贈金上作了標記。臨行之日,他把那些全擺出來,對送行者說道:「本來沒有拒絕諸位饋贈之心,所以收受的禮品很多。想著我這次是孤零零地單車遠行,本來是無罪之身,但懷藏壁玉就有被殺的理由,望賓朋好友為我想一個萬全計策。」眾人只好收回原來的贈予,並佩服他高尚的品德。

華歆到京師後,被授任為議郎,兼司空軍事,後升任尚書,又轉升侍中,再代荀彧為尚書令。

身在高位的華歆認真敬業,時常通宵達旦地工作,還十分清廉,祿米及皇帝賞賜都賑濟了親戚熟人,家中沒有百斤,更沒有十斗糧食的儲存。朝廷每每將罰沒為奴的青年女子賞賜給大臣,只有華歆不收留,而是將她們嫁人。

曹丕為此歎息不已,並下詔書說:「華司徒是國家難得的長者,其作為暗合天地之道,深得民眾之心呀。今天大官們都有豐盛佳餚,只有他是簡單的蔬菜佐飯,而很不計較。」這種品質一直伴隨他終老,享年75歲,謚號敬侯。

因此,我們評價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的時候,不要片面地看待,要綜合其一生或者整件事,才能得到客觀公正的結果,不至於冤枉別人或者事件。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