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去世後蜀國叛亂紛起,為何諸葛亮兩年後才平定叛亂?與王連有什麼關係?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備去世後蜀國叛亂紛起,為何諸葛亮兩年後才平定叛亂?與王連有什麼關係?

下面由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王連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

引言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三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混亂而又精彩的一段時期,從東漢末年再到天下三分,歷經了數之不盡的戰爭,黎民百姓深受戰亂之苦。即便是天下三分後,也並沒有和平下來,當三個國家的初代君主逝世後,或多或少都爆發了叛亂,就比如劉備死後蜀國叛亂紛起,差一點就將這個新興的國家覆滅了。有意思的是,劉備在死前將蜀國托付給諸葛亮,但是面臨著眼前的這個亂局,諸葛亮兩年後才平叛,大家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因還有一人沒有去世。

一、寧死不降的王連

故事還要從一個叫做王連的人開始說起。三國時期湧現了無數驍勇善戰的文臣武將,但想必說起王連,大家肯定是不熟悉的,那麼他究竟是何人?當我們走進歷史就會發現,王連的能力在三國時期絕對是屬於一等一的,之所以沒怎麼被歷史記載,只是因為諸葛亮的光環實在是太過於耀眼。下面就為大家帶來王連的故事。

王連是荊州南陽郡人,他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從小就素有才華。不過長大後,王連的仕途並不順利,於是他就前往了益州投靠劉璋,事實證明,他的這個選擇做對了,劉璋對他頗為重視,讓年紀輕輕的他擔任了梓潼縣令。時間就這樣慢慢過去了,轉眼益州的格局就變了,因為劉備帶兵入蜀了,而王連正好面臨著劉備的兵鋒。

那時劉備就想讓王連投降,但他極為忠義,寧死不降,劉備感於他的忠義,就沒有為難他。後來劉備與劉璋爆發了戰爭,經過三年的戰爭,劉備徹底擊敗了劉璋,奪取了益州之地。劉備那時想到了之前那位死不投降的王連,於是又派人前去勸降,這次他同意了,然後成為了劉備手下的一名文臣。

二、王連的勸告

在之後的時間裡,王連工作的兢兢業業,先後擔任過數個重要職位,而後被劉備任命為司鹽校尉。這個職位大家別看只是一個校尉,其實手中權力極大,總管整個蜀漢的鹽鐵生意,幾乎就相當於掌管了蜀漢的經濟命脈。從這就可以看出,劉備當初對王連有多麼信任,他也沒有辜負這股信任,一直盡心盡力的做著工作,為蜀漢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後來劉備又加封他為平陽亭侯。

王連的能力不光在治理內政方面,他在選拔人才方面也非常出色,他在工作期間,選拔出了很多優秀人才,比如說劉干、杜祺等。後來劉備去世後,南中地區開始叛亂,諸葛亮那時就準備直接帶兵平叛,不過王連就出面勸說諸葛亮,最終讓他選擇在兩年後才進行平叛。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什麼總管蜀漢大權的諸葛亮會聽王連的話?

這還要從王連的職位開始說起,那時他的職位是丞相長史,也就是諸葛亮的副手,所以他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資格提出建議。而他勸說諸葛亮的話也十分經典,那時叛亂的地區是南中地區,這塊地區在三國時期還是一片蠻夷之地,而且那時這裡還有瘟疫的傳聞,於是王連就表示:您作為國家的棟樑,不應該親自冒險征討,派遣一名大戰前去征討就行。

三、王連的去世

諸葛亮想了想,王連說的的確有道理,但是再想一想,又發現整個蜀國除了自己以外,沒有其他將領能夠擔此重任,於是又準備親自去平亂。於是王連又是一頓勸說,每次諸葛亮都被他勸說的動搖。在此後的時間裡,諸葛亮又誕生過數次親自前去平叛的想法,但每次都被王連勸了回來,一來二去,兩年就過去了,王連也走到了人生的終點。

建興三年,王連離世,諸葛亮的內心既有些傷感,也有些欣喜,傷感的是,這位與自己共事多年的老同事就這麼走了,欣喜的是,這下再也沒有人會阻攔自己了。後來諸葛亮就點齊兵馬,親自帶兵征討南中,僅僅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徹底平定了叛亂,年底就班師回朝,之後就開始準備北伐事宜。

結語

其實王連當初的做法是完全正確的,他雖然表面上說,是害怕諸葛亮出現什麼風險,其實內心更為擔心的是蜀漢的國力。蜀國的國力本來就不強,劉備和劉璋又進行了多年的戰爭,國力受損嚴重,再加上那一場損傷極重的夷陵之戰,更讓蜀國的國力跌到了谷底。如果劉備剛去世時,諸葛亮就大興兵馬,王連就擔心蜀國的國力扛不住,所以就一拖再拖,後來兩年過去後,蜀國的國力也恢復了,才進行了征討。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