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北伐時,諸葛亮為什麼會選擇沉默?原因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關羽北伐時,諸葛亮為什麼會選擇沉默?原因是什麼

你真的瞭解諸葛亮嗎?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從來沒有人質疑過關羽對劉備的忠義,似乎世人都忘了那只是小說家所杜撰出的內容,歷史未必如此。

且看關羽死在前線後,按理說,作為結義大哥的劉備理應將其厚葬並賜謚號,然而,劉備卻並沒有這方面的表示。而「壯繆侯」的謚號,其實,是劉禪給的,從這裡,我們就能讀出一絲微妙的意味,要知道,就連法正死時還被劉備賜了個「翼侯」的封號。

不論是正史還是小說,都提及過二人「恩若兄弟」這一點。然而,關羽死後所得到的待遇,甚至,不如身為朝臣的法正,這顯然是說不通的。或許,在正史中,有不少被遺漏的真相。

對於蜀漢勢力來說,荊州的遺失無疑是最大的硬傷,這直接預示著隆中對的規劃全盤失敗。

在關羽身處險境之際,蜀漢高層並沒有下達救援的指示。《三國誌》中並沒有給出原因,以至於後人對此眾說紛紜。

直至近代,才有章太炎先生提出了一個頗有衝擊力的推測:關羽囂張地粉碎了「聯吳抗曹」的外交方案,以至於,作為蜀漢智囊的諸葛亮決定以「借刀殺人」之策,徹底殺掉這一無法控制的隱患。

那麼,這究竟是一場蓄意已久的謀殺,還是始於關羽自傲自負的偶然事件呢?

想要弄清楚這一問題,我們必須搞清究竟是誰發動的這次北伐,派遣關羽強攻襄樊。因為,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一場賭博,而不像一場留有餘地的戰略計劃。

《三國誌》裡並沒有表明發號施令者是何許人也,但據筆者推測這多半是劉備下達的指令。畢竟,這是一次事關國家氣運的軍事行動,沒有最高領導人的指示,作為將領的關羽根本沒有悍然發動戰爭的膽量。顯然,只有劉備擁有最終決策權,所以,他才是北伐的發動者。

早在劉備取得益州獲取了根據地,並拿下了軍事要地漢中以後,蜀漢的發展走向一片良好。可以說,此時的蜀漢雖然未到強勢期,但該勢力的發展已勢不可擋。就連孔明在《後出師表》裡也坦言「漢事將成也」,每個人都在這一連串的勝利中看到了漢室復興的希望。

然而,就算現在的蜀漢擁有了一點與其他兩家抗衡的資本,其實力也不足以與底蘊深厚的曹魏硬碰硬,這時發動北伐顯然是非常愚蠢的。劉備發動戰爭,其本意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此前的劉備連根據地都沒有,每次見到曹操都得點頭哈腰。但凡劉曹開戰,劉備很少能勝利。

然而,在漢中一役裡,靠著老將黃忠,劉備竟一雪前恥。壓抑了十幾年的劉備在這場大勝後,難免變得膨脹,覺得一統江山近在眼前。所以,劉備狂妄到冒然進攻軍事要地襄樊也在情理之中。按理說,這時孔明軍師應該及時站出來給老大澆冷水,畢竟,劉備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做傻事,身為軍師的他有必要給劉備提個醒。不過,不論哪一部史料我們都找不到諸葛亮站出來闡述利害的記載。

諸葛亮的選擇是什麼?不是忠言直諫,也不是獻計獻策,而是沉默。這個行為是非常微妙的,起碼他根本沒盡到應盡的責任。

且看諸葛亮加入蜀漢陣營後所做出的每一次部署,雖然,大多數都是走險棋以小博大,但他每次都會留下後手,極少會出現失誤,就算失誤了也會有補救的辦法,街亭之戰亦是如此。可以說,諸葛亮的行事作風是非常穩重的,他的一切冒險行為都是因為有底氣。

但反觀這次讓關羽喪命的北伐,這更像是一次以蜀漢基業為籌碼的豪賭,賭贏了自可靠襄樊與曹魏分庭抗禮,一旦賭輸了結果必定是蜀漢難以承受的。所以,諸葛亮心中都明白這場豪賭失敗後的結果是什麼,那麼,他為何沒有進行制止呢?況且,在這場關鍵性戰役中,身為蜀漢智囊的諸葛亮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至少沒像其他戰役一樣坐鎮後方運籌帷幄。

我們完全可以看出,這場北伐,違反了諸葛亮的基本原則,也就是「隆中對」。

明白利害關係的諸葛亮,究竟為何沒有制止北伐呢?難道他真想讓不受控制的關羽置之死地,哪怕是葬送蜀漢的基業嗎?真相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或許諸葛亮有其他安排,但是,由於蜀漢不設史官,所以,我們根本無法還原真實的歷史,這才是最大的遺憾。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