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顯聖到底是怎麼回事 呂蒙的死和關羽顯聖有關係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關羽顯聖到底是怎麼回事 呂蒙的死和關羽顯聖有關係嗎

對關羽顯聖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關羽死後,還有「顯聖」的傳說。《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洛陽城曹操感神》,說關羽陰魂不散,飄至當陽玉泉山。山上老僧普淨正在庵中默坐,忽聞空中有人大呼日:「還我頭來!」普淨見空中一人,騎赤兔馬,提青龍偃月刀,左有一白面將軍(關平),右有一黑臉虯髯之人(周倉),相隨一齊按落雲頭,請普淨指點迷津。普淨曰:

「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後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將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良、文丑、五關六將等眾人之頭,又將向誰索要耶?」

於是關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歸信佛教)而去。以後往往於玉泉山顯聖護民。鄉人感其德,在山頂建廟,四時致祭。又說孫權盡收荊襄之地,設宴大會諸將慶功,置呂蒙於上位。忽然關羽附體於呂蒙,大罵孫權和呂蒙,呂蒙當即七竅流血而死。孫權採納了張昭的建議,以木匣盛關羽的首級,送與曹操。時曹操已回洛陽,打開木匣視之,見關羽口張目;動,鬚髮皆張。曹操驚倒,眾官急救,良久方醒,顧謂眾官日:「關將軍真天神也!」於是以王侯之禮,葬於洛陽南門外。

「顯聖」傳說的由來

關羽玉泉山顯聖的傳說,最早見於南宋天台宗僧人志磐所著的《佛祖統記》。說隋朝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天台宗僧人智頻(椅yi)到當陽縣玉泉山籌建寺院,見二人威儀如王,長者美髯而豐厚,少者冠帽而秀髮,自稱是漢將關羽、關平父子,情願皈依佛門,請於近山建寺。智額應允。寺廟建成以後,為關羽授五戒。

《三國演義》就是根據這一神話性的傳說而改編的:首先是把時代改了,把隋朝改為三國的事;其次是把僧人智頻改為普淨。據《三國演義》所寫,這普淨對關羽還有舊恩,在關羽「過五關「時,路過沂水關,下榻於鎮國寺,把關的將領卞喜在寺中埋伏下刀斧手二百餘人,欲害關羽,由於普淨對關羽暗中示意,關羽才有所提防,斬了卞喜,化險為夷。《三國演義》又使普淨在這裡出現,是為了前後照應,使故事更連貫了。再有,原傳說顯聖時只有關羽、關平父子,而沒有周倉,《三國演義》卻加上了周倉。看來周倉的傳說是出現較晚的,南宋形成關羽顯聖的傳說時,周倉的傳說還沒有成形,自然就提不到他了。

呂蒙之死:與關羽附體無關

根據《三國誌呂蒙傳》記載:呂蒙在「白衣渡江」以前向孫權上疏,就自稱常常有病,要求「以治疾為名」把自己調回建業,可見他本是一個老病號了。《江表傳》說:擒斬關羽以後,孫權在公安大會群臣,呂蒙因為有病堅持不住了,請假要回去。孫權笑著說:「擒獲關羽的戰功,是子明(呂蒙)的謀略啊!如今大功已經告成,慶功賞賜還沒有進行,怎能悒悒不樂呢?」於是便加賜呂蒙「步騎」(侍衛兵)、「鼓吹」(軍樂隊),並下令給他選配好的官屬,又把南郡、廬江二郡的儀仗隊撥給了他。拜賜已畢,呂蒙回營,兵馬儀仗,前呼後擁,軍樂大作,真是夠氣派和光彩的了。一但到了這個時候,疾病纏身的呂蒙,怎麼能打起精神來呢?

呂蒙平定荊州功勳卓著,孫權以他為南郡太守,封孱(纏chan)陵侯,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但還沒有正式拜爵時,呂蒙便病倒了。《三國誌呂蒙傳》對他病倒以後的情況,描繪得比較詳細:當時孫權還在公安,把呂蒙迎置於內殿,千方百計地為他求醫求藥,有能治癒呂蒙病的,要賞以千金。孫權想經常探視,又怕會驚動他,只好在牆上鑿了一個洞,常常通過洞來窺望。

看到呂蒙能吃下一點東西,孫權便非常高興,和左右又說又笑,看到他不吃東西,便歎息起來,夜不能寐。有一段時間,呂蒙的病情在表面上有所減輕,孫權竟為此下了大赦令,群臣都進行祝賀。但後來呂蒙的病又重了,孫權親自來看視,還請來道士在星辰之下作法,請求天上的星君為他增壽。

而這一切都無濟於事,呂蒙終於病死在公安,年四十二歲。孫權甚為悲痛,「為之降損」。所謂「降損」,就是減少生活上的享受,以示哀悼,如不接觸音樂舞蹈,減低膳食標準等。呂蒙對孫權無限忠誠,孫權對呂蒙也是非常信任和愛護的。這種君臣關係,在歷史上堪稱典範。孫權在呂蒙患病期間的表現以及呂蒙死後的懷念降損,是很感人的。

總之,呂蒙之死是由於舊病發作,而且是經過了一段臥病的時間才死的,並不是因為關羽來索命而暴亡的。關羽死後不久,呂蒙便死了,這不過是一種巧合。如果說其中有什麼因果關係的話,那是因為呂蒙在討伐關羽的過程中過於勞累了,心力交瘁,引起舊病復發和轉劇而導致死亡。

關羽被斬後,孫權把他的首級獻與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葬之。這見於晉人胡沖《吳歷》的記載,原文很簡略,而《三國演義》又作了藝術上的加工,說孫權採納了張昭之計,把關羽的首級送與曹操,這是為了讓曹操分擔責任,使劉備遷怒於他;司馬懿看透了這是孫權的移禍之計,勸曹操厚葬關羽,曹操照辦了,這就挫敗了孫權的陰謀詭計。這個細節雖然不見史書的記載,卻是合乎邏輯的,還不失為藝術的真實。而所謂「曹操感神」一見關羽的首級口開目動,鬚髮俱張,則是一種神化關羽的迷信說法,並沒有什麼合理性,也不見史書的記載。

關羽是三國時期的一員虎將,以勇猛威武而知名。但為人驕傲自大,盛氣凌人,勇猛有餘而謀略不足,終於敗走麥城,喪首臨沮,失去了荊州。儘管荊州之失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有其主客觀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完全歸咎於關羽;但關羽總是要負重要的、直接的責任。這樣一位失敗的將軍,本來不算是怎麼完美的人物:而歷代封建統治者從關羽對劉備的「忠義」出發,出於宣揚封建倫理道德的目的,把他逐漸偶像化和神化了。

《佛祖統紀》說:隋朝根據關羽「玉泉山顯聖」的神話,封他為佛教的護法神——伽(茄qie)藍。道教把關羽稱為關聖帝君。三國時,蜀國給關羽追諡的封號是壯繆(穆)侯,所以後人又稱關羽為關壯繆。從宋代起,各朝的皇帝對關羽屢有加封:宋徽宗崇寧元年(公元1102),追封「忠惠公」;宣和五年(公元1123),又封為「義勇武安王」;明萬曆三十三年(公元1605),加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清朝加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宜德關聖大帝」,長達二十六字之多。其名號之顯赫,已經達到了驚人的程度。

在民間,「關公顯聖」、「關公附體」、「關公托夢」的傳說也很多,以至扶乩、抽籤、算卦等迷信活動,也往往借「關公」、「關老爺」的名義進行。各地的關帝廟也很多,有人認為:中國的廟宇,關帝廟的數目應居首位。所有這些,我們只能把他看成是一種宗教現象或民俗現象,距離歷史上那位最後連自己的腦袋也保不住的真正的關羽,是愈來愈遠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