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著名將領武聖關羽:戰績最出眾且多次斬殺著名將領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著名將領武聖關羽:戰績最出眾且多次斬殺著名將領

儘管羅貫中給關羽虛增了許多戰績,但有一點仍然是肯定的,那就是:三國武將裡,關羽的戰績最好。這一點僅憑三國誌記載就可以證明。臨陣斬著名將領的武將只有兩個:關羽白馬殺顏良,圍曹仁,水淹七軍擒於禁、殺龐德;黃忠殺夏侯淵。馬超、趙雲、夏侯惇、許褚、典韋有這樣的戰績嗎,他們斬殺的大都是小兵小將。

 我們先從正面來瞭解關羽的英勇

三國誌關羽本傳記載:「羽望見(顏)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這種如入無人之境的驍勇充分體現了關羽的冷峻和高傲。關羽攻打襄陽時,曹仁只能縮在城裡固守。要知道,曹仁也是曹操的大將,封征南大將軍,如果他沒有一點真本事,曹操是不會重用他的,雖然是親戚。曹仁本傳裡寫曹仁將三百人挑戰周瑜數千人:「矯等初見仁出,皆懼,及見仁還,乃歎曰:將軍真天人也。三軍服其勇。」曹天人碰到關天人,只有龜縮的份了。水淹七軍,不僅顯示了關羽的勇,而且顯示了關羽的智。龐德勇猛大家都知道,但於禁呢?三國誌張遼樂進於禁張合徐晃傳的結尾評論這樣寫:「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最。於禁最號毅重,然弗克其終。」在曹家親戚以外的將領中,這五個人最厲害。於禁也一直領兵獨當一面,深受曹操賞識。而許褚、典韋是與李典、李通、呂虔、文聘、龐德同傳。誅顏良、擒於禁、斬龐德,這樣的驕人戰績,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我們再從側面來瞭解關羽的英勇。

魏國謀士參謀程昱等人咸稱關羽、張飛為「萬人敵」,周瑜、呂蒙稱關羽、張飛為「熊虎之將」。曹操對關羽則是「壯其為人」,愛敬有加。陳壽評價關羽、張飛為「世之虎臣」、「有國士之風」。三國誌關羽本傳裴松之註:徐晃赴救襄陽,臨陣下馬宣令:「得關雲長人頭,賞金千斤。」徐晃肯定是壞了腦子,不然怎麼會相信他的手下會冒出比他更厲害的呢?

  因為徐晃明白自己幹不過關羽,就幻想著有奇跡出現。當徐晃擊退了關羽,「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會。」曹操還親自為徐晃勸酒。東吳因為擒殺關羽而封侯者不計其數,呂蒙、陸遜、朱然、潘璋、馬忠等等,真是:死關公我一人,幸福了千千萬萬個家庭。

最後我們把關羽和號稱三國第一猛將的呂布比一比

在歷史的記載中,三國同時期以及同一個人對關羽、呂布勇武,進行過評價的只有郭嘉、程昱、曹操。其中曹操著作《孫子略解》時,沒有為時局左右,而對呂布之勇進行過最直觀的評價。

《孫子略解·謀攻篇》曹操曰:以十敵一則圍之,是【將智勇等】而兵利鈍均也。若【主弱客強】,不用十也,操所以倍兵圍下邳擒呂布也。

這裡所謂的「主弱客強」,就是指呂布弱而曹操強。所謂「將智勇等」指的就是雙方將帥的智謀勇武。也就是曹操直觀下認為自己的勇武要強於呂布。

《華陽國志》:先主敗績,妻、子及關羽見獲。先主奔青州,刺史袁譚奉迎道路,馳以白父紹,紹身出鄴二百里與先主相見。【公壯羽勇銳】,拜偏將軍。

所謂「壯羽勇銳」就是對關羽勇銳無限的欣賞與膜拜。

在歷史記載中,關羽、呂布都有純粹的個人勇武近身搏戰表現記載,而可以作為對比。

《三國誌·關羽傳》曰: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策馬只是描述關羽個人之辭。陳壽所謂「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其實就是側重描繪關羽拋離了先鋒大隊,單騎徑入紹軍嚴陣之內而刺顏良。所謂「還,紹諸將莫能當者」也指明關羽斬顏良後,依然獨處在嚴陣的包圍下無疑,且在諸將的圍攻中取得勝利而折返。簡而蔽之「入萬眾辟易,出諸將莫當。」

《英雄記》郭汜在城北。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

《三國誌》曰:「布常御良馬,號曰赤菟,能馳城飛塹..」

1.呂布郭汜同侍董卓而為將,彼此相知,而郭汜從容與呂布獨戰,是直觀下覺得自己能勝呂布。

2.郭汜在歷史沒有任何勇名。

3.呂布有良馬赤兔,比一般的軍馬卓越。郭呂獨鬥,若是馬戰,呂布條件佔優。

此三點不過是一些細節的提及,在關羽與呂佈個人勇武近身搏戰的比較裡,不作為依據。真正的見竿立影的是關羽、呂布兩人的氣勢上,與表現上。以及最重要的,是漢以後斬顏良成為被歷代推崇至極的經典,而亙古象徵著勇武極致的傳奇表現。刺郭汜僅僅不過是被記載的一次歷史事件。

《東漢武魂》:比郭汜諸卒,或不稱諸,前來救汜,呂布鬥心立喪,而郭汜之命得存,遂各兩罷。比量之下,呂布刺郭汜,兩陣既立,為將者獨共對戰,未若關羽之刺顏良而居萬眾之中且斬之。呂布之見賊回首,未若關羽之力鬥諸將而無一卒之援且勝之。

綜合各史所載,最能代表東漢武勇文化是關羽張飛,屬於首推。其他東漢武人甘寧、許褚以及呂布等在內,都屬於次推,而在唐朝前後才被類比。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