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夢想與野心是什麼?為什麼只能由諸葛亮幫他實現?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備的夢想與野心是什麼?為什麼只能由諸葛亮幫他實現?

說到劉備和諸葛亮,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跡。

提到劉備,我們就會想到在演義中的劉備一直都是一副正人君子的形象,以「匡扶漢室」為自己的畢生夢想,以仁義道德作為自身的為人準則,可以說劉備仁義之君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就算是劉備起兵爭天下,看起來也是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為了漢室江山的延續,但事實上劉備的夢想真的是「匡扶漢室」嗎?為什麼說想實現他的夢想必須諸葛亮幫他做?

劉備的野心,從始至終從未變過

首先說劉備絕對是個有野心的人,這一點在劉備屢次寄人籬下,而且屢次離開就可以看出來。可以說劉備自打奮鬥開始,就沒想著給別人打工,想的就是自己做老闆,而仁義道德,匡扶漢室,只是劉備奮鬥的一個借口,也可以稱之為理由,只是這個理由更讓人信服和看起來更佔據「大義」罷了。

另外在劉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時,諸葛亮當時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想法,而這個想法雖然是諸葛亮提出來的,但是卻是劉備心中一直想做的。雖然諸葛亮的隆中對只是簡單分析了一下當時天下的局勢,也沒有提出具體的策略,但就是這分析的這段話,深得劉備的認同,歸根結底讓劉備滿意的原因,就是這正是劉備心中一直所想的,也是劉備實現夢想的第一步。

劉備高舉「大義」之名,諸葛亮提出不義之事

原本劉備奮鬥歷程就很艱難,奮鬥了二十多年一事無成,與他同時期參加剿滅黃巾起義的曹操,這時候已經佔據了北方的江山,而反觀劉備自己,奮鬥路上何其艱難,一路磕磕絆絆、顛沛流離,四處寄人籬下,不過也是這些苦難的奮鬥經歷,使得年近50歲的劉備更為睿智,他知道現在的天下形勢,自己是無法與曹操、孫權爭鋒的,所以此時劉備想做的只是共存,而不是共爭,因此諸葛亮一番分析下來,深得劉備心中所想。

當時的漢室未亡,天子還在,劉備有著強大的野心,也想要稱雄,只能打著「匡扶漢室」的大旗,做出仁義之君的姿態。但是光有大旗、光有姿態是不夠的,想稱雄起碼得有一塊地盤,雖然當時的荊州與益州是最理想的落腳之地,但是「成也仁義,敗也仁義」,打著「仁義」名號的劉備怎麼能主動去做這種事呢?

而諸葛亮就是在此時給了劉備一個能擁有落腳之地最好的借口,「那些地方的主人不是明君,百姓盼望期待的是劉備這樣的君王」,這樣一來,劉備就擁有了足夠的理由,因為劉備所做的事就符合了他「大義」的要求,是符合「天命」的。

諸葛亮相幫,「大義」之名盡在劉備身上

劉備把諸葛亮作為自己的策略發言人,自己想的自己不能說的,諸葛亮卻能幫他說出來,既讓自己取得了「大義」之名,又能避免了同室操戈的罪名

因此,劉備不顧自己奮鬥多年兄弟關羽與張飛的不悅,與諸葛亮親密起來,稱之為如魚得水。因為有些話,只能從諸葛亮口中說出來,而不可以在劉備口中說出來,有些不佔「大義」之名的事情,雖然是劉備想做的,但真正做完後,起碼在表面上來看,這都是諸葛亮的意思。

劉備的夢想自然是當皇帝,要不然也不會在曹丕篡漢稱帝以後,也迫不及待地稱帝了,這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情。而且這時候稱帝不向袁術稱帝那時候一樣了,首先是沒有那麼多諸侯討伐了,再者是曹丕篡漢在先,自己稱帝居後,自己反而是佔據了大義,而且還是以蜀漢的名義自居,可以說曹丕篡漢,其實是幫劉備的夢想助力了一把,要不然,劉備為了「大義」是絕對不會稱帝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