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涼州到底在現在的什麼地方 諸葛亮北伐為何要奪取此地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古代的涼州到底在現在的什麼地方 諸葛亮北伐為何要奪取此地

對三國涼州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涼州最早建制於西漢,是西漢十三州之一,治所在今天的甘肅武威。

西漢時期涼州的位置大體等同於今天的甘肅和寧夏,西漢元狩二年,為打通河西走廊,漢武帝派驃騎大將軍霍去病攻擊位於河西地區的匈奴休屠王,霍去病大破休屠王,並攻佔休屠王王城,漢武帝改休屠王城為武威。

元封五年,也就是十五年之後,漢武帝將天下分為十三州,各置一刺史,史稱「十三部刺史」。而霍去病所打下的河西地區置涼州刺史部,意為「地處西方,常寒涼也」,涼州自此得名。

涼州最初設有八個郡,名字都非常好聽,分別是:

安定郡、天水郡、隴西郡、金城郡、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西漢時期的涼州)

到了東漢時期,東漢政府對涼州的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設立十郡,名字依舊很好聽。分別是:

武都郡、隴西郡、漢陽郡、安定郡、北地郡、武威郡、金城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到東漢興平元年六月,在董卓舊部李傕等人的威脅下,漢獻帝劉協將涼州東部地區單獨拿出來,成立為雍州,設雍州刺史。

建安十八年,東漢政府又將涼州與司隸校尉部的三輔一起併入雍州,治所就在長安。

之後到曹魏初年,曹丕再度重新恢復了涼州的建制,分河西8郡復置涼州。

從西漢到三國,涼州和雍州分分合合,這兩個州加起來大體就相當於整個甘肅、寧夏和陝西南部,後世泛稱「雍涼」,此地也成為三國時期魏蜀爭奪的重點,諸葛亮北伐的目標主要就是奪取雍涼之地。

(三國時期的涼州)

其實在《隆中對》中,雍涼並不是諸葛亮的戰略重地,諸葛亮最初的目標是奪取荊州和益州。荊州當時號稱天下之腹,其「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益州則是「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在諸葛亮的戰略中,益州是大後方,而荊州則是北方中原的利刃,從這裡可以直逼許昌、洛陽。若同時拿下荊州和益州,則可分兩路北伐,一舉拿下長安、洛陽。

按照諸葛亮的計劃,劉備是先拿下了荊州,雖然當時荊州是孫權借給劉備的,但借荊州和借錢的道理一樣,孫權作為債主是孫子,劉備作為欠錢的一方則是大爺。

劉備許諾拿下益州後便歸還荊州,不過劉備拿下益州後又搪塞稱拿下涼州再還荊州,這直接把孫權惹煩了。雖然最後雙方中分了荊州,但雙方的梁子是接下來。至此荊州被分成了三分,北部四郡被曹操佔領,東部三郡歸孫權,西部三郡屬劉備。

雖然只拿到了三分之一個荊州,但此時已經是劉備的巔峰時期。隨後劉備又在漢中之戰中大勝曹操,鎮守荊州的關羽聞訊北伐攻打襄陽,建安二十四年,三國襄樊之戰由此拉開。

襄樊之戰的過程就不提了,結果是曹操孫權聯合擊敗了關羽,孫權則趁機襲取荊州,俘殺關羽,劉備荊州之地全部喪失。

地盤被搶,兄弟被殺,劉備大怒,不顧眾人的反對執意親征吳國,但在夷陵之戰中敗於陸遜,劉備隨後病逝於白帝城,荊州算是拿不回來了。

丟失了荊州相當於北伐少了一條腿,而且只剩下益州一地的蜀漢在經濟和人口上都難以與魏國打持久戰。此後主政蜀漢的諸葛亮改變了最初的戰略,他先是派人與孫權合好,然後平定南中,整頓後方。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逝世,魏明帝曹叡繼位,諸葛亮聞訊後決定北伐,但目標並非是直取洛陽,而是希望能夠拿下雍州西部和涼州地區。

諸葛亮明白,以蜀漢現在的實力想一舉吞掉魏國是不可能的,為今之計只有徐徐圖之,先拿下涼州等地補充一下人口再說。

其實涼州人口在當時很少,是三國時期各州人口最少的一個州,最多也就只有三四十萬人。但是對於蜀漢政權來說,這麼多人口已經不少了,而且涼州還盛產馬匹,也可以彌補蜀漢騎兵不足的劣勢。

而更重要的是,以諸葛亮的實力也就只夠拿下涼州,於是諸葛亮便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先拿下涼州。

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之初順風順水,一連拿下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水守將姜維、梁緒、尹賞、上官雝等人相繼投降諸葛亮。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關鍵時刻,被諸葛亮派去街亭阻攔魏國援軍的馬謖把諸葛亮狠狠地坑了一把,馬謖直接就把街亭給丟了。丟失街亭相當於後路被截,為了防止自己被魏軍包餃子,諸葛亮只得忍痛放棄了所佔之地,帶著三郡幾千戶居民撤回漢中。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路線,在諸葛亮的五次北伐中,第一次北伐是距離勝利最近的一次,結果被馬謖給葬送了)

之後諸葛亮又相繼進行了四次北方,目的都是一樣的,奪取涼州、雍正二地,占關中,圖洛陽,但是都沒成功,最後遺恨五丈原。諸葛亮逝世後,姜維繼承其衣缽,繼續北伐,目標是還雍涼,可結果仍是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縱觀整個三國時期,涼州一直是蜀漢和曹魏的爭奪要地,只可惜諸葛亮和姜維都沒能實現這一計劃,以至於最後被曹魏反撲。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