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中司馬懿退兵的原因是什麼?他是否識破的諸葛亮的計謀?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空城計中司馬懿退兵的原因是什麼?他是否識破的諸葛亮的計謀?

說到司馬懿,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跡。

《三國演義》中有一經典片段,司馬懿率領15萬大軍進攻蜀國,此時的蜀國已經無兵可守,千鈞一髮之際,諸葛亮想出了一招空城計,假裝氣定神閒地在城門上搖扇撫琴,司馬懿懷疑諸葛亮是故意引誘他出軍,實際上早已安排好了埋伏,於是就下令撤軍了。因為這一情節,大家都在讚歎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嘲笑司馬懿的膽小多疑。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空城計:司馬懿與諸葛亮之間的高手對決

高手過招,往往不是刀光劍影的血腥打鬥,更多的是錯綜複雜的心理博弈,空城計就是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位高手之間的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

司馬懿自小聰慧,非常人可及。即便英明如諸葛亮,也不得不承認司馬懿是傑出的戰略高手。他與司馬懿之間,既是敵人,也是知己,諸葛亮斷定司馬懿能夠更深地看透自己的計謀,而不是單單只停留於表面,所以他運用這一點成功的實施了心理戰術,爭勝於無形。

但諸葛亮還是低估了司馬懿的實力,如果司馬懿真的會被一座「空城」嚇走,他的謀略就與常人無異了,而事實是,司馬懿的想法比諸葛亮更加深遠。他不光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並且還考慮到了出兵和不出兵所帶來的不同後果,最後權衡利弊才做出了撤退的決定。只能說,司馬懿是高手中的高手。

司馬懿如何識破諸葛亮的計謀

在《三國演義》中,司馬懿親自到城下觀看,看到諸葛亮在城牆上悠閒地撫琴,於是和下屬說道:「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會冒險,如今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隨後下令撤軍。但司馬懿之子司馬昭對此卻心存疑惑,對父親說:「這難道不是諸葛亮已經沒有兵力,所以故弄玄虛擺出的樣子嗎?」

連司馬昭都意識到了空城計的蹊蹺之處,兵動若神的司馬懿又怎會想不到這一點。當時的蜀國軍事態勢已經不容樂觀,馬謖率領的的前鋒精兵已經基本被殲滅,各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創傷,整個西城如今已經是千瘡百孔,蜀國尚且擁有戰鬥力的部隊充其量也就一兩萬人,而司馬懿手中握有15萬大軍,也就是說,司馬懿的軍隊只要決心拿下西城就絕對沒有失敗的可能性。那麼司馬懿為何還要退兵呢?

司馬懿退兵的真實目的

任誰也想不到,司馬懿退兵的真正目的竟然是「保護」諸葛亮。如果當時諸葛亮沒有趕去西城,司馬懿必定不會手握十五萬精兵而不動,但諸葛亮冒險出了這麼一個心理戰,把自己置於一個非常危險的位置上,司馬懿也就以諸葛亮做事謹慎為由,假裝中計,放了他一馬。在這場博弈中,諸葛亮看似是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真正的大贏家實則是後人所嘲笑的司馬懿。

司馬懿的謀略眼光不局限於一時,而是放眼長遠。歷代帝王往往對功臣多加忌憚,曹操在世時,一方面珍惜司馬懿的才華,認為他是難得的治國之才,但另一方面,他也多次和屬下強調,「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所以司馬懿在曹操掌權期間一直韜光養晦,不急於展現自己的才華。

曹操死後,司馬懿終於在曹丕的重用之下有了施展才華的可能性,但是曹丕死後,曹睿再度對司馬懿產生了嚴重的懷疑,再加上諸葛亮用反間計宣揚司馬懿有謀反之心,所以曹睿一怒之下剝奪了他的兵權。此後,魏國唯一一個能夠與諸葛亮的智謀抗衡的人才都消失了,諸葛亮立刻出兵伐魏,蜀軍連連獲勝,勢如破竹。

眼看魏國節節退敗,曹睿不得不重新重用司馬懿,司馬懿心中清楚,自己能夠重新在朝中國獲得地位,完全是諸葛亮的「功勞」,從某種程度上說,若沒有諸葛亮這一勁敵,自己的後半生終究只能在鄉下平庸的度過。假如在西城司馬懿衝進城內將諸葛亮殺死,誰能保證曹睿不會使出「卸磨殺驢」的伎倆呢?

司馬懿面對空城而退兵,不僅讓當時魏國的各大將領心生不滿,更令後人所恥笑,這一切都只能證明,司馬懿的深謀遠慮非常人可及,這一次,連諸葛亮都不得不甘拜下風,只能說,最後「三國歸晉」是歷史的必定結果。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