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國時代的猛將,人們馬上就會想起「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許九姜維」。三國演義中描述最精彩最膾炙人口的章節之一莫過於「趙子龍單騎救主」,很少有人知道三國後期有位猛將文鴦以及他單騎退雄兵的故事。
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回前半回「文鴦單騎退雄兵」中是這麼描繪的:「鴦曰:『今夜黃昏,父引二千五百兵,從城南殺來;兒引二千五百兵,從城北殺來:三更時分,要在魏寨會合。』欽從之,當晚分兵兩路。且說文鴦年方十八歲,身長八尺,全裝慣甲,腰懸鋼鞭,綽槍上馬,遙望魏寨而進。是夜,司馬師兵到樂嘉,立下營寨,等鄧艾未至。師為眼下新割肉瘤,瘡口疼痛,臥於帳中,令數百甲士環立護衛。三更時分,忽然寨內喊聲大震,人馬大亂。師急問之,人報曰:「一軍從寨北斬圍直入,為首一將,勇不可當!」師大驚,心如火烈,眼珠從肉瘤瘡口內迸出,血流遍地,疼痛難當;又恐有亂軍心,只咬被頭而忍,被皆咬爛。原來文鴦軍馬先到,一擁而進,在寨中左衝右突;所到之處,人不敢當,有相拒者,槍搠鞭打,無不被殺。鴦只望父到,以為外應,並不見來。數番殺到中軍,皆被弓弩射回。鴦直殺到天明,只聽得北邊鼓角喧天。
鴦回顧從者曰:『父親不在南面為應,卻從北至,何也?』鴦縱馬看時,只見一軍行如猛風,為首一將,乃鄧艾也,躍馬橫刀,大呼曰:「反賊休走!」鴦大怒,挺槍迎之。戰有五十合,不分勝敗。正斗間,魏兵大進,前後夾攻,鴦部下兵乃各自逃散,只文鴦單人獨馬,衝開魏兵,望南而走。背後數百員魏將,抖擻精神,驟馬追來;將至樂嘉橋邊,看看趕上。鴦忽然勒回馬大喝一聲,直衝入魏將陣中來;鋼鞭起處,紛紛落馬,各各倒退。鴦復緩緩而行。
魏將聚在一處,驚訝曰:『此人尚敢退我等之眾耶!可併力追之!』於是魏將百員,復來追趕。鴦勃然大怒曰:『鼠輩何不惜命也!』提鞭撥馬,殺入魏將叢中,用鞭打死數人,復回馬緩轡而行。魏將連追四五番,皆被文鴦一人殺退!後人有詩曰:『長阪當年獨拒曹,子龍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爭鋒處,又見文鴦膽氣高。』」
從這段描述中可以看到幾個重點:1.聽到文鴦殺來,司馬師大驚,眼珠從肉瘤瘡口蹦出,2.文鴦與鄧艾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4.追兵將至,文鴦不跑反而調轉馬頭衝殺,5.文鴦在魏軍地盤殺完人,不著急撤走,反而是緩緩前行,可見其一代猛將之風範。
再看演義中的趙雲,雖然也是勇不可檔,但畢竟還是沾了曹操不准放箭命令的光,才得以全身而退。當然,三國演義的武戲常有誇張成分,其中趙雲的戰績誇張虛構極多,但是文鴦的戰績並不是像子龍的長阪血戰一樣,只在羅貫中的筆下發生過。讓我們來看《三國誌.魏志.毌丘儉傳》裴注引注的《魏氏春秋》上的記載說:「欽中子俶,小名鴦。年尚幼,勇力絕人,謂欽曰:『及其未定,擊之可破也。』於是分為二隊,夜夾攻軍。俶率壯士先至,大呼大將軍,軍中震擾。欽後期不應。會明,俶退,欽亦引還。」很明顯,三國演義中「文鴦單騎退雄兵」並不是憑空捏造,歷史上文鴦確實是位膽識過人、武藝精湛的猛將。
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鑒》,對文鴦的事跡也有精彩描述:「欽子鴦,年十八,勇力絕人,謂欽曰:『及其未定,擊之,可破也。』於是分為二隊,夜夾攻軍。鴦率壯士先至鼓噪,軍中震擾。師驚駭。所病目突出,恐眾知之,嚙被皆破。欽失期不應,會明,鴦見兵盛,乃引還。師謂諸將曰:『賊走矣,可追之!』諸將曰:『欽父子驍猛,未有所屈,何苦而走?』師曰:『夫一鼓作氣,再而衰。鴦鼓噪失應,其勢已屈,不走何待!』欽將引而東,鴦曰:『不先折其勢,不得也。』乃與驍騎十餘摧鋒陷陳,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最後這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是什麼概念,項羽奮力搏殺也才「殺漢軍數百人,身亦被十餘創。」文鴦竟然這麼從容地「匹馬殺傷百餘人」,而且像這樣一直來了六七次,真有點趙云「七進七出」的氣概。如果《資治通鑒》記載屬實,我們可就發現文鴦是三國,很有可能是全中國的第一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