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篡位漢獻帝劉協被遷到山陽邑後 漢獻帝劉協為何不投奔劉備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丕篡位漢獻帝劉協被遷到山陽邑後 漢獻帝劉協為何不投奔劉備

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曹丕和漢獻帝劉協,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公元220年12月11日,從曹操手裡接位魏王的曹丕逼漢獻帝禪位,東漢正式滅亡。

曹丕逼漢獻帝劉協禪位,但並沒有後世的帝王那樣對前朝皇室遺民趕盡殺絕、斬草除根。而是非常善待漢獻帝劉協,封漢獻帝為山陽公,遷到河內郡山陽邑居住。在山陽邑里,漢獻帝劉協可以繼續做他的大漢天子,奉漢正朔,每年還可以祭祀大漢王朝的先帝,不用上朝,見到曹丕也不用參拜。

漢獻帝劉協在曹丕還算仁慈的待遇下,逍遙快活了十四年,熬死了曹丕後於公元234年4月21日善終,子孫後來散枝開葉,分佈到全國各地,甚至還有的分佈在日本、韓國。

也許有讀者奇怪,漢獻帝劉協禪位後,被遷到山陽邑,為什麼不去成都投奔劉備呢?箇中原因並不簡單:

一、曹丕逼漢獻帝劉協禪位又善待漢獻帝劉協,是一箭多雕的妙招

曹丕篡漢,是蓄謀已久的篡逆行為,這個因在曹操時就種下了。曹操顧忌自己名聲,不願意擔著篡漢的罵名,就把機會留給了曹丕。而他自己呢,則寧願當「周文王」。

曹丕為了讓自己得國正當,一邊讓手下逼漢獻帝劉協禪位,一邊又假惺惺地三次推讓,最後好像是繼位是迫不得已似的,完全是應了那句民間俗語:既要當啥,又要立啥來著……

但曹丕善待漢獻帝劉協,卻是一著妙棋,收到了一箭多雕的奇效:

首先,漢獻帝劉協禪位,顯示曹氏得國名正言順。如果把前朝皇帝殺掉而奪位,這是名符其實的篡逆,雖然曹丕也可以坐穩帝位。但是因為得國不正,天下難免有人不服,以此為借口煽動思漢的百姓造反。讓漢獻帝劉協禪位,又讓漢獻帝劉協好好活著,天下人再想打著漢獻帝劉協的旗號造反就難上加難。

其次,善待漢獻帝劉協讓劉備及其它漢室宗親無法稱帝。漢獻帝劉協還好好地活著,就讓包括劉備在內的漢室宗親想稱帝而沒法稱帝。因為漢獻帝劉協還活著,你擅自稱帝就是篡逆。你不稱帝而帶兵打到洛陽,即使打敗曹丕,還得扶漢獻帝劉協復位,帝位於自己無關。所以漢獻帝劉協活著,於曹丕無害,相反其它漢室宗親反而受到掣肘。劉備後來成都稱帝,就是以傳聞漢獻帝劉協已被曹丕害死為借口才登基的。

其三,逼著劉備早點行動,而不是休養生息。曹丕稱帝時,劉備剛打下漢中不久,荊州又丟失。這個時候的劉備最需要的就是休養生息,但是漢獻帝劉協沒死,劉備就得早點勤王,否則就是不忠。由於劉備剛攻下益州不久,民心未附,如果貿然與曹魏開戰,必定內部不穩,有利於曹丕早日滅蜀。

綜上,曹丕善待漢獻帝劉協,其實就是隱藏多個伏筆的妙招。

二、漢獻帝劉協無法離開山陽邑

既然把漢獻帝劉協作為一招妙棋擺在山陽邑,曹丕豈能對劉協聽之任之?讓劉協偷偷跑掉?

要知道,曹丕篡位後,定都洛陽。山陽邑就在河內郡,離洛陽很近。曹丕之所以把劉協放在眼皮底下,就是要看住劉協,不能讓劉協亂跑。

因此,漢獻帝劉協雖然人在山陽邑,雖然有一定的自由,但是一定是被變相軟禁的,想跑出來是根本辦不到的。

劉協根本無法離開山陽邑,還奢談什麼投奔劉備?

三、劉備不歡迎漢獻帝劉協

劉備乃世之梟雄!也是一位非常有野心的英雄,他自己就想稱帝好久了。

根據三國誌描述,劉備小時候,雖然家道衰落,但是劉備卻想著光復祖上的榮光。家裡門前有一顆大樹,枝繁葉茂,形如皇帝的傘蓋。劉備小時候就經常坐在樹下,與小夥伴們一起玩做皇帝的遊戲。他的一位叔叔見劉備與眾不同,才出資讓劉備讀書的。

劉備早有稱帝之心,所以如果漢獻帝劉協真的難跑出山陽邑,跑到成都,劉備也不會歡迎劉協。因為那時漢朝已滅亡,劉備正好可以傚法光武帝,自己稱帝續漢統。你漢獻帝劉協跑來算啥?難道要復位?我劉備答應,蜀中的官員位不答應啊。

四、劉協也不願意去找劉備

再說了,即使劉備同意接納劉協,劉協也不願意去找劉備的。因為,對劉協來說,被曹操挾持了幾十年以後,已經深刻明白,他的皇帝名號根本沒有號召力。自己沒有武裝,只能聽任權臣擺佈。

曹操擺佈了漢獻帝劉協幾十年,都說伴君如伴虎,到了劉協這裡,完全倒過來了。漢獻帝劉協伴曹操才如同伴虎,傀儡皇帝的苦楚和滋味早就受夠了。把皇帝禪讓出去,對漢獻帝劉協來說,完全是卸掉包袱,一身輕鬆。

漢獻帝劉協即使真的跑到劉備那裡,由於自己沒有槍桿子,因此,劉備就是第二個曹操,好不容易卸下的包袱,漢獻帝劉協才不想再背上呢。

曹丕不殺漢獻帝劉協,還有一個重要因素,自己的三個妹妹都嫁給了漢獻帝劉協,漢獻帝劉協相當於是自己的妹夫。曹丕是漢獻帝劉協的大舅子。劉備呢,說是漢室宗親,其實只是姓劉而已,和漢獻帝劉協的血緣關係很遠了。

漢獻帝劉協要是真跑到劉備那裡,最終的結局不僅是皇帝當不成,還有可能意外暴斃,還不如山陽公的結局好呢。

漢獻帝劉協雖然弱,但是並不笨,因此,不會去找劉備的!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