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後期,出了多少能人戰將?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後期,出了多少能人戰將?

三國後期也是有許多能人的,例如魏延,張郃,姜維,關興,張苞都是在三國後期活躍的人物。

在這裡,我們姑且把曹丕、劉備、孫權形成鼎足之勢並先後稱帝開始的一段時間稱之為"後三國時代",探討一下魏延,張郃,姜維,關興,張苞等將領。

那麼,他們中誰更強呢?

我們先來看看這五人中唯一的曹魏將領張郃。

其實,嚴格說起來張郃不能完全算後三國時代的人物。早在袁紹,曹操爭鋒之時,他就已嶄露頭角,只是他跨越的時間很長,在曹丕時期也發揮重要作用。

東漢末年,張郃出生於河間鄚縣,也就是今河北滄州任丘縣一帶。聲勢浩大的黃巾軍起義發生後,張郃不忍家鄉被賊寇所擄掠,便毅然從軍,並很快憑借才能當上了軍司馬。最初,他是韓馥的部下,但韓馥性格怯懦,且沒有進取之心,於是張郃過得很不順心。

後來,韓馥被迫將冀州讓給了袁紹,自己則擔心加害而逃到張邈手下,不久又因惶恐而自盡。張郃自然沒有跟隨韓馥逃走,他留下為袁紹效力,並被封為校尉,前去迎擊河北地區的另一大勢力——公孫瓚。公孫瓚被困死於易京樓後,張郃因戰功赫赫而被封為寧國中郎將。

袁紹雖然比起韓馥要好上不少,但張郃仍覺得他不值得自己效命,官渡之戰爆發後,曹操親自率軍突襲袁軍糧草的存放地烏巢,張郃向袁紹建議道:"曹公兵精,往必破瓊等;瓊等破,則將軍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但袁紹卻聽信謀士參謀郭圖的話,用一招拙劣的圍魏救趙直取曹軍大本營。

結果,不但大本營沒有攻下,烏巢也被曹軍焚燒,大軍損失慘重。結果這時,郭圖卻把責任推卸給了張郃,這讓他怒而轉投了曹操。這之後,張郃在曹操帳下得到了信任和重用,他先後參與了攻打鄴城、袁譚、柳城、東萊、陳蘭、馬超、梁興、宋建、張魯的戰役,立下了汗馬功勞,於是被委派和夏侯淵一同鎮守漢中。

據《魏略》記載,"劉備憚郃而易淵",讓一代梟雄加以忌憚,可見其能力的出眾。夏侯淵身死後,其部將郭淮還以"張將軍,國家著名將領,劉備所憚;今日事急,非張將軍不能安也"的理由擁立他為新任統帥。此後,張郃便成為了曹魏在西線的主將。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馬謖鎮守街亭,"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西北三郡響應諸葛亮,張郃也悉數平定。《三國誌》稱:"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總體而言,他是一位文武雙全,領兵有方的良帥。

和張郃比起來,蜀漢將領們就要遜色一些了。

魏延算是蜀漢中後期少數猛將之一了,他跟隨劉備平定蜀地,因功受封牙門將軍。劉備攻取漢中後,更是力排眾議任命魏延鎮守這一要地,諸葛亮北伐,便令魏延為前督,他大破郭淮,受封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南鄭侯。

後來,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即偷渡子午谷直取長安,但諸葛亮卻始終沒有應允。諸葛亮去世後,魏延與楊儀爆發衝突,死於馬岱刀下。諸葛亮去世後,蔣琬、費禕先後擔任大將軍,主持軍事,他們先是主張休養生息,隨後慢慢將權力交給了諸葛亮指定的繼位人姜維。

姜維本是魏國人,但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關在城外,最終只得歸蜀。他掌握兵權後,便沿著諸葛亮的軌跡北伐,但都沒能取得太好的效果,在他的數次北伐中,曾經有過"守狄道長李簡舉城降。進圍襄武,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的優異成績,也曾經遭遇重大失利,損耗大量民力財力,導致蜀漢國內怨聲載道。

曹魏大軍長驅直入,而姜維雖然與廖化的軍隊會合。但仍然敵不過鍾會,只得退往劍閣,以保蜀漢之根基,一時之間鍾會不能攻克劍閣。誰曾想此時鄧艾以奇計,成功偷渡了陰平,直取成都,劉禪面臨曹魏大軍直接投降了,而姜維也被迫投降於鍾會。姜維無力拯救蜀魏,但他的謀略還是堪稱一絕。他策反鍾會,利用鍾會拉鄧艾下馬,最後鍾會被殺,而鄧艾死於田續之手。

曹魏兩員伐蜀大將被滅,不過很可惜,最終得便宜的是司馬家。

關羽、張飛是一代著名將領。在小說《三國演義》中,他們去世後,他們的兒子關興、張苞登上歷史舞台,並為諸葛亮北伐做出了貢獻。

然而,據史書記載,關興確實少年成名,以致"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不過他英年早逝,剛剛成年不久就去世了。而張飛的長子張苞則是早夭。由此可見,二人的戰績和從軍事跡大多是小說的虛構。

總體而言,筆者認為位列"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軍事能力更強。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