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臨終前的托孤是跟誰學的?孫策的托孤是怎麼回事?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備臨終前的托孤是跟誰學的?孫策的托孤是怎麼回事?

劉備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三國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說到「托孤」,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個浮現出來的,一定是三國時期劉備的白帝城托孤,將兒子劉禪交給諸葛亮的情節,後來諸葛亮也是為了蜀國鞠躬盡瘁。但事實上,劉備的這次托孤並不是自己的原創,他也是從別人那裡學過來的,他學的就是東吳孫策臨死前托孤張昭,就連說的話都相差無幾。那麼,孫策托孤又是怎麼一回事,張昭又是怎麼做的呢?

劉備臨死前托孤諸葛亮,說劉禪如果能扶持就扶持,不能扶,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一般認為,這是劉備的策略,讓諸葛亮為了他的信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實,劉備這一套是跟別人學來的,在他之前,東吳的孫策已經用過,他托付的對象是張昭。

據《吳歷》記載,孫策臨終前對張昭說,「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後來劉備臨終托孤諸葛亮的話,「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簡直就是從孫策那裡躉來的。不過,兩人的托孤結果都不錯。諸葛亮為西蜀鞠躬盡瘁,張昭為東吳也是勞心費神。

孫權剛接手父兄的基業時,剛剛19歲,孫策手下的很多人對這個小毛孩似的人物有些不服氣。張昭親自扶孫權上馬,又列兵讓孫權視察。眾人見張昭對孫權如此尊重,才跟著順服了。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張昭在東吳群臣和將士心中的地位。

有一次,孫權在武昌釣台和大臣們一起喝酒,孫權喝多了,讓人用水灑向群臣,還說,在做的都要喝醉,醉到跌落水中為止。張昭對孫權的醉話很不高興,就出去坐進車裡去了。孫權知道張昭不高興了,讓人去叫張昭回來,還說,大家一起高興,您又何必發怒呢?張昭以亡國之君商紂王為例,說紂王做酒池一夜宴飲也只是為了高興而已。孫權沒有說話,揮了揮手,解散了酒宴。

公元232年,公孫淵在遼東反魏,向孫吳稱臣,並要求內外合應,共同打擊曹魏。對於公孫淵伸出的橄欖枝,孫權很快就答應了,但張昭持反對意見,他勸孫權,公孫淵目的不純,他是怕曹魏征討才東吳來求援。如果公孫淵改了主意,不但我們派出的使者回不來,還會被天下取笑。

孫權一心想打北方的曹丕,哪裡聽的下張昭的勸諫。這樣,張昭越勸,孫權越不能忍受,最後,他抓著刀,強忍著心中的怒火,但還是憤怒地對張昭說,吳國士人入宮拜我,出宮則拜你,我對你的敬重已經到極點了,我真怕失手傷了你。

張昭看孫權很久,才悠悠地說,我知道我的話不中聽,但我還要說。我忘不了太后臨終的的囑托啊!說完,張昭熱淚縱橫,孫權也扔下刀,跟張昭一起哭起來。

後來,孫權還是派人去了遼東。張昭生氣於自己的意見不被採納,就蝸居在家,不再上朝。孫權一怒之下,讓人用土封住張昭的家門,表示他永遠不必出門了。張昭毫不示弱,用土從門內將門堵住,表示他永遠不打算出門了。

當孫權派到遼東的使者被殺,孫權懊悔了,知道了張昭的預測是正確的。他幾次派人請張昭上朝,但張昭不肯來。孫權抹不開面子,下令用火燒張昭的家門,想以此逼他出門。誰知張昭依然不出來。孫權覺得無趣,又讓人把火又撲滅,自己則在張昭家門前站了很長時間,一直不走。後來,張昭的兒子看不下去了,連攙帶扶,把老爹從家裡拉出來,跟孫權才算和解了。

張昭如此倔強,這大概也是他沒有當上東吳丞相的原因。不過,即使他不是丞相,他在東吳的實際地位也是有目共睹。一個人,不在於地位高低,只要一心為國,總會受人尊敬。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