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鄧艾兵臨成都後,蜀國大將都在哪裡?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時期鄧艾兵臨成都後,蜀國大將都在哪裡?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公元263年十月,在魏滅蜀之戰中,鄧艾偷渡陰平,突襲到蜀地。對此,後主劉禪派諸葛瞻抗擊鄧艾。雖然是諸葛亮之子,可是,諸葛瞻實在不能稱之為一位著名將領。在綿竹之戰中,鄧艾斬殺諸葛瞻及張遵、黃崇等人,魏軍進佔綿竹,並立即進軍成都。當時蜀漢兵多在劍閣,而成都兵少。當蜀君臣聞魏軍到來時,皆不知所措。公元263年十一月,劉禪接受譙周意見,開城降魏,魏軍佔領成都,同時遣使令姜維等投降,蜀漢正式滅亡。

對此,在筆者看來,在鄧艾兵臨成都後,後主劉禪之所以選擇放棄抵抗,原因主要還是因為都城成都缺乏著名將領。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沒有著名將領的代價,就是在綿竹之戰中沒能擋住鄧艾,促使其可以成功兵臨成都,而成都城中沒有著名將領坐鎮,更讓譙周等人佔據了上風,從而影響到了後主劉禪的決定。不過,實際上,鄧艾偷渡陰平後,蜀漢還有五大著名將領,可惜這五大著名將領都不在成都!

姜維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甘谷縣)人。三國時蜀漢著名將領,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在蜀漢末期,姜維被後主劉禪晉陞為大將軍,也即可以稱之為蜀漢武將的第一人。在公元263年的魏滅蜀之戰中,姜維被鄧艾所牽制,退駐陰平,鍾會圍攻漢、樂二城,又另派軍進攻關口,蜀將傅僉格鬥至死,而蔣舒卻開城投降。鍾會見關口已經攻下,於是長驅直入,姜維只好放棄陰平,退保劍閣,以此抵擋鍾會大軍的進攻。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因為需要抵擋鍾會大軍,姜維無法回援成都,更無法去阻攔鄧艾,這顯然給了鄧艾一個消滅蜀漢的良好機會。

廖化

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儉,荊州襄陽郡中盧縣(今湖北省襄陽市)人。三國時蜀漢將領。公元263年九月,姜維為鄧艾所逼,從沓中退駐陰平,與廖化合軍,欲前往救援陽安關口。中途得知陽安關口被攻克,鍾會軍長驅直入,於是放棄陰平,退守劍閣,抵禦鍾會的進攻。對於廖化這位老將,曾經是關羽的手下,也即在蜀漢的文臣武將中,廖化擁有深厚的資歷。在諸葛亮、姜維北伐中原期間,廖化都是受到倚重的武將。景元五年(264年)春,蜀國滅亡之後,廖化與宗預一起向內遷移前往洛陽,在中途病逝。

張翼

時人語曰:前有王(王平)、句(句扶),後有張、廖(廖化)。(《華陽國志》引)。對於張翼來說,同樣是蜀漢後期的著名將領。張翼(?-264年),字伯恭,益州犍為郡武陽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歷任梓潼、廣漢、蜀郡三郡太守,出任庲降都督,後隨諸葛亮和姜維北伐,官至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在魏滅蜀之戰中,張翼與廖化、張翼、董厥軍會合,一同退守劍閣,抵禦鍾會的進攻。在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被鄧艾擊敗後,張翼等人於是隨姜維向東進入巴西郡,繞道退至廣漢郡郪縣一帶,以察明虛實,不久後得到後主劉禪投降的敕令,於是與姜維等到涪縣向鍾會投降。

羅憲

羅憲(218年—270年),字令則,荊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公元263年(景耀六年),魏國進攻蜀國時,羅憲鎮守永安城,這也是蜀漢的東大門,自夷陵之戰後,永安成為蜀漢的一座重鎮。到成都失敗時,因為後主劉禪歸降曹魏,永安城中騷動,長江邊的長史都棄城逃走,羅憲將一個作亂者斬首,永安城的百姓才安定。對於羅憲這位著名將領,因為需要鎮守永安,加上沒有後主劉禪的命令,所以在鄧艾兵臨成都時,他根本沒有辦法回去支援。從羅憲後面的表現來看,他顯然是一位智勇雙全的武將。公元267年(泰始三年),冬天,羅憲入朝,被晉武帝司馬炎進位冠軍將軍、假節。公元270年(泰始六年),羅憲卒於任上,被追封為安南將軍,謚烈侯。

霍弋

最後,霍弋(生卒年不詳),字紹先,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霍峻之子,三國時期蜀漢至西晉初時將領。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後,永昌郡發生叛亂,後主劉禪以霍弋領永昌太守,率軍討伐,斬其豪帥,郡界寧靜之後遷監軍翊軍將軍,領建寧太守,統領南中諸郡。自此之後,霍弋長期鎮守蜀漢的南中地區,為穩定蜀漢後方做出了重要貢獻。景耀六年(263年),霍弋進號安南將軍。同年,曹魏征西將軍鄧艾偷襲陰平,霍弋想率軍救援成都,但後主劉禪以成都已有準備,不准,不久之後,劉禪投降,霍弋在得知司馬昭善待劉禪後,才率領南中六郡投降。

西晉建立後,霍弋這位著名將領仍為南中都督,平定交阯等郡,功封列侯。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魏滅蜀之戰中,霍弋是一個可以改變歷史的變量,因為他手中執掌了南中六郡的數萬大軍,完全可以回師成都,從而抵擋鄧艾,可惜後主劉禪並沒有讓他回來,這成為蜀國滅亡的原因之一。總的來說,在鄧艾偷渡陰平後,蜀漢還有姜維、廖化、張翼、羅憲、霍弋這五大著名將領,如果有一個人在成都的話,蜀國都很難滅亡。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