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降將那麼多,為何只有於禁憋屈而死?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時期降將那麼多,為何只有於禁憋屈而死?

三國時期降將那麼多,為何只有於禁憋屈而死?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縱觀三國時代,投降敵國的將領數不勝數。吳蜀之戰時,蜀國的黃權就曾被迫投降了魏國,對此劉備僅僅說了句「黃權是迫不得已的」,絲毫沒有為難黃權的家眷。

然而,同樣的情況到了魏將於禁身上,卻產生了迥然不同的後果。關羽水淹七軍後,於禁戰敗降蜀,結果從此身敗名裂,為天下笑。那麼,為什麼同樣是投降敵國,於禁投降的後果卻這麼嚴重呢?

01、五子良將

曹操的手下有五位傑出的將領,分別是於禁、張遼、徐晃、樂進、張郃,這五人世稱五子良將,全部是曹操心腹中的心腹,骨幹中的骨幹。

五位將領中,於禁和曹操早在漢靈帝時期就相識了。初平三年,鮑信迎曹操領兗州牧,於禁便成了曹操的部下,算是拿到了曹操團隊的原始股。

此後,於禁跟著曹操風風雨雨一路走來。討伐黃巾軍時,黃巾軍黃邵等部乘夜偷襲曹操大營,多虧於禁率兵拚死抵抗。一場惡場下,於禁不僅斬殺掉黃巾軍主將黃邵,還逼得黃巾軍全員投降了。

待到濮陽戰呂布時,又是於禁一馬當先,獨自攻下了呂布兩座營寨,曹軍因此士氣大振,奠定了此後勝利的基礎。

宛城之變時,於禁又秀了把上古著名將領風度。當時張繡降而復叛,曹軍被打得措手不及,曹操的長子曹昂、愛將典韋全部死在亂軍之中。

曹軍大亂之際,於禁卻能約束部下從容撤退,軍容軍陣絲毫不亂。

撤退途中,於禁還順手收拾了欺壓百姓的青州兵,結果青州兵不服氣,跑到曹操面前去打於禁的小報告。

消息傳來,於禁的手下都慌了,紛紛勸於禁趕緊去跟曹操解釋,可於禁卻說:「現在大敵當前,作為將領應該以抗敵為先,至於曹公,他是明事理的人,不必解釋了。」

於禁的做法傳到曹操耳朵裡後,對於禁的欣賞又多了幾分。史料記載,曹操曾欣慰地對於禁說:「淯水之難,吾其急也,將軍在亂能整,討暴堅壘,有不可動之節,雖古著名將領,何以加之。」

上古著名將領的一流風采,讓於禁被封為益壽亭侯,可謂是名利雙收。

但於禁的神話還沒有結束,官渡之戰時,於禁守延津,拒袁紹,斬首數千,俘獲數千,圓滿完成了曹操交給他的任務。

建安十一年,於禁的好友昌豨背叛了曹操,曹操派於禁領兵征討。於禁奉命前往後,很快就打敗了昌豨,走投無路的昌豨只得向老友於禁投降。

當時所有人都以為於禁會顧著舊情留昌豨一命,哪知於禁卻以曹操曾經下令說,「凡是被包圍後才投降的人不可赦免死罪」為由,揮淚斬了昔日舊友。

這一舉動讓曹操更加器重於禁,此後於禁先後受封虎威將軍、左將軍,假節鉞,分邑五百戶,還有一子被封為列侯。

摸爬滾打近三十年後,於禁終於成為了當時曹操團隊中唯一假節鉞的大將,地位足可媲美蜀漢集團的關雲長。

02、水淹七軍

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於禁的事業達到頂峰之際,一場足以改變於禁命運的大戰悄然拉開了帷幕。

公元219年,關羽圍攻曹仁於樊城,於禁奉命督領七軍前去救援曹仁。

按照於禁的設想,他率軍在城外安營紮寨,與城中的曹仁互為犄角之勢,必能拖得關羽糧盡而返。

誰知天公不作美,正當雙方處於膠著狀態時,漢水突然暴漲,關羽抓住這天賜良機,將處於水災中的於禁打得大敗。

眼見糧草、輜重損失殆盡,兵無戰力,將無戰心,於禁無奈之下,只得投降了關羽。

這場改變了於禁命運的戰役,終化為史書上冰冷的文字:「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迴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

於禁投降後,魏將龐德臨死不屈,最終壯烈犧牲,成一曲千古絕響。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龐德的殉國映襯著於禁的投降分外刺眼。曹操聽說於禁投降後,失望的連連頓足:「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及龐德也!」

其實,曹操還真是冤枉於禁了。於禁投降與龐德殉國,是他們不同地位不同責任導致的差異,但毋庸置疑,他們都做出了最好的選擇。

想死很容易,想活著卻很難。於禁並非不願殺身成仁,只是身為主將,他有責任安頓好出生入死的部下。說到底,於禁不怕死,卻怕三萬魏軍白白犧牲。

當龐德肆意瀟灑地引刀成一快時,於禁只能暗中一聲長歎。作為身處高位的主帥,於禁的性命早已不完全是他自己一人的了。

投降關羽後,於禁聲名盡毀,但三萬魏軍因此保住了性命。以自己一個人的榮辱換三萬人活命,怎能說於禁不如龐德呢。

03、折辱而死

歷史的風雲變幻莫測,關羽攻克樊城威震華夏之時,正是呂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之際。此後關羽敗走麥城死在東吳手中,投降了關羽的於禁便陰差陽錯的成為東吳的俘虜。

後來,孫權與曹魏修好,於是於禁又被孫權當作禮物送回了魏國。

命運的安排有時就是這麼奇妙,曾經的五子良將,輾轉數年後終於又回到了故國,但此時的於禁早已鬚髮皆白,人比黃花瘦了。

雕欄玉砌猶在,可惜物是人非事事休。賞識器重於禁的曹操此時已經去世了,縱使於禁有一肚子的話,也再難找人訴衷腸。

曾經忍辱負重的一番苦衷,曹魏集團沒人會懂了,尤其是新任當家人曹丕看不到於禁之才,只認為這樣的老臣都投降對方,實不可恕,不再給於禁證明自己的機會。

在這樣的壓力下,於禁終日鬱鬱寡歡,但曹丕依舊不肯放過於禁。於禁返回故國後,曹丕表面上安慰了於禁一番,還把於禁封為安遠將軍,背地裡卻盤算著如何收拾這該死的叛將。

不久後,曹丕派於禁去拜謁曹操的陵墓,卻暗中提前安排人將樊城之戰時,於禁投降而龐德殉國的畫像掛在醒目的位置。

毫不知情的於禁乍然間看到畫像,強烈的羞辱瞬間湧上心頭。受此打擊,於禁很快就一病不起,最終羞慚而死。

然而,曹丕的報復還遠遠沒有結束。於禁死後,曹丕追封於禁為厲侯,用一個惡謚給於禁打上了千秋萬載屈辱的標籤。

愛護士兵避免無謂犧牲,於禁錯了嗎?因一敗而毀全功,對於禁公平嗎?可惜命運的安排,有時就是讓人這般無奈。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