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麼拒絕了陶謙的徐州呢?是欲擒故縱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備為什麼拒絕了陶謙的徐州呢?是欲擒故縱嗎?

我們都知道,三國是個群雄並立的年代,能在這個紛擾的亂世稱霸一方的皆是有勇有謀之輩。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三國之蜀國的建立者劉備「欲擒故縱謀徐州」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在講之前我們先來瞭解下什麼是「欲擒故縱」。此計最早表達在《老子》第三十六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後人將其整理收納進《三十六計》,原文是:「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通俗點將就是:逼的敵人太緊,對方就會回師反撲。如果讓敵軍逃跑,就可以消減其氣勢。追擊敵人,只需緊隨其後而不要過於逼迫它,以消耗其體力,瓦解其鬥志,待其潰散時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這是《周易》需卦卦辭「需,有孚,光享貞吉... ...」一語中悟出的道理。

想當初,劉備受北海孔融之約,興兵去救陶謙時,暗中自忖道:「陶謙本來是向孔融求救的,可孔融卻激我前往。我既然帶兵而來,就已設法謀利。為他人作嫁衣裳的事,我再也不會幹了。」兵至徐州城外,劉備率大將張飛殺透重圍來到徐州城下,儼然以三路兵馬總代表的身份出現,欲入城與陶謙共議破曹之策。徐州太守陶謙見劉備破重圍至城下,急令人開門放入,並設宴款待。席間,陶謙取出徐州的牌印對劉備說:「如今天下大亂,五綱不振。公乃漢室宗親,正宜匡扶社稷。老夫已年邁,情願把徐州讓給您,切勿推辭。」

劉備心想,我若得了徐州,便可獨霸一方,當然要比在平原強得多。現在我是代表救兵來議破敵之計的,若就此接了徐州,青州田楷、北海孔融必說我不義,縱然得了徐州,今後我如何在此立足?況且難保陶謙不是在試探。

想到這裡,劉備便推辭說:「備雖漢室苗裔,功微德薄,現為平原相還怕不稱職呢,又怎敢望徐州?今我帶兵來此,莫非是疑我有依勢吞併之意?」陶謙說:「玄德多慮了,我這可是真心實意啊!」

劉備說:「公雖是實情,可天下人會怎麼看我劉備?倘若如此,我這不是重演袁紹圖取冀州的故計了嗎?此印備斷不能受。」

陶謙見劉備執意不納,便收起牌印,商議破曹之策。

當城外曹操因老巢被呂布所襲,不得已撤兵回援後,陶謙把城外前來救援的田楷、孔融都請到徐州城內。晏畢,陶謙當眾說:「老夫年邁,兒子不才,不堪國家重任。劉公乃漢室之胄,德廣才高,可領徐州,老夫甘願乞閒養病。」陶謙說完這話,心想,這回劉備該同意了吧,我當眾讓印給他,可洗去他不義之嫌。

劉備見孔融等人在側,心想,這次來徐州,是孔融約我而來,我若取了徐州,孔融往哪裡擺?於是開口道:「孔文舉令備來徐州,是為義而至,今若無端據之,於理不通啊!」

陶謙是個實誠人,哪裡能揣摩透劉備的心思,只是一個勁的讓。劉備佯推諉說:「公既有意隱退,為何不把徐州讓給袁術?他是四世三公之裔,兵據壽春,離徐州又近。」

孔融一旁見狀,插話說:「袁公路乃塚中枯骨,何足掛齒。今日陶謙既然讓周給你,是天賜之良機,如若不取,恐日懊悔也。」田楷在側一言未發,心中卻把各自的用意看了個清楚。陶謙讓徐州是真情,劉備不納徐州則是假意,孔融插話則是眼熱劉備的好機緣。劉備若真的無意佔據徐州,為何建議讓給袁術而不是建議讓給在座的孔融及我呢?

這時,關羽、張飛也極力的勸劉備提領徐州,劉備又強調說:「吾無端取此州,你們這時要陷我於不義啊!」

孔融見劉備一直未開口建議將徐州讓給他,也明白了劉備的心思,只好與田楷帶兵而回。劉備應陶謙之約,在徐州城外的小沛屯駐兵馬。

不久,陶謙病重,把劉備從小沛請來說:「老夫病已垂危,朝夕不保。望明公可憐漢室城池,接納徐州牌印。」

劉備心想,我之所以不帶兵回平原,而是暫居小沛,為的就是今天,這樣我帶領徐州就可以名正言順了。想到這裡,他未急著答應,而是追問了一句:「公有二子,何不把基業傳給他們?」

陶謙說:「吾有二子。長子商,次子應,其才皆不堪任。我死之後,望公常常教誨他們,切不可委以任何州事。」說罷,以手指心而亡。

劉備見見徐州之任非他莫屬,又向州中官吏謙辭一番,諸吏知陶謙臨終之際將徐州托付給劉備,也無話可說,一致擁立劉備領州事。這時,劉備才答應下來。

劉備這招欲擒故縱,用的實在是妙,不僅保全了自己多年來經營的忠義之名,而且兵不血刃的佔領了徐州。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是為了眼前的一點小利爭先恐後,卻往往因考慮欠周而導致功虧一簣。我們不妨學習一下劉備,天大的好處面前也能保持理性,思而後動,最終將成功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中。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