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焉是如何成為益州刺史的?他為何選擇劉璋繼位?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焉是如何成為益州刺史的?他為何選擇劉璋繼位?

劉焉東漢末年宗室、軍閥,漢末群雄之一,西漢魯恭王劉余之後。每當一提起這個,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東漢末年,劉焉是割據益州的諸侯。當時,益州刺史郤儉貪婪成風,不得人心。於是,東漢末年以劉焉為監軍使者、益州牧,被封為陽城侯,命其前往益州逮捕郗儉,整飭吏治。因為道路不通,劉焉暫駐在荊州東界。此時,益州刺史郤儉已被黃巾軍殺害,益州從事賈龍於是迎接劉焉入益州,治所定在綿竹縣。劉焉上任後,任命賈龍為校尉,將他遷到綿竹居住。劉焉安撫收容逃跑反叛的人,極力實行寬容恩惠的策略,但內心已有割據一方的野心了。

在劉焉的指使下,張魯斬殺掉朝廷使者,切斷了漢中和朝廷之間的聯繫。初平二年(191年),劉焉更造作乘輿車具(天子所用的車架)千餘輛,欲稱帝。荊州牧劉表上言朝廷,意思就是劉焉有稱帝的野心。因此,劉焉自然不敢有什麼更出格的行動。到了公元194年,劉焉病逝。那麼,問題來了,劉焉有4個兒子,為何在他去世後,是幼子劉璋即位呢?

首先,根據《後漢書》等史料的記載,興平元年(194年),劉焉在朝廷的長子、左中郎將劉范與次子、治書侍御史劉誕、征西將軍馬騰策劃進攻長安,但密謀敗露,逃往槐裡。劉范不久被殺,劉誕亦被抓獲處死。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雖然劉焉有4個兒子,但是,長子劉范和次子劉誕都在朝廷的內亂中被殺掉。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兩個兒子的被殺,導致劉焉在同年病逝的。當然,在長子劉范和次子劉誕被殺後,劉焉還有兩個兒子,分別是三子劉瑁和幼子劉璋。所以,在年齡上,劉瑁雖然年長於劉璋,卻沒能繼承劉焉的益州牧寶座,這是為什麼呢?

根據《後漢書》等史料的記載,劉焉的三子劉瑁,在東漢末年官至別部司馬,一直跟隨著父親劉焉。劉焉入蜀擔任益州牧,三子劉瑁隨行。劉焉與陳留人吳懿有舊交,於是吳懿帶領家屬跟隨劉焉入蜀。劉焉替劉瑁納吳氏為妻。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劉焉死於興平元年(194年),劉瑁迎娶吳氏為妻的時間,顯然在公元194年之前。

對此,在筆者看來,劉焉去世後,之所以是幼子劉璋即位,而不是三子劉瑁,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兩點。一方面,這是因為劉璋不僅年幼,而且性格溫和寬厚,容易被益州的本地士族所掌控。

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劉焉病逝後,益州官吏趙韙等希望利用劉璋溫仁,於是上書推舉他繼掌益州刺史,得朝廷詔為益州牧,同時任命趙韙為征束中郎將。

劉璋性情柔弱寬容,缺乏威望和謀略。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劉璋沒有能力約束部下,不少原先的將領相當埋怨並且叛離。與此同時,益州官吏趙韙在巴中郡很得百姓士兵的歡心,劉璋將大權交給他。趙韙見到劉璋不得人心,就暗中勾結益州的世家望族,從而準備取代益州牧劉璋。

《後漢書》中記載:初,南陽、三輔民數萬戶流入益州,焉悉收以為眾,名曰「東州兵」。趙韓之在巴中,甚得眾心,璋委之以權。韙因人情不輯,乃陰結州中大姓。建安五年,還共擊璋,蜀郡、廣漢、犍為皆反應。東州人畏見誅滅,乃同心併力,為璋死戰,遂破反者,進攻韙於江州,斬之。

建安五年(200年),趙韙發動叛亂,蜀地多處響應,幸得劉焉之前收容荊州、三輔流民建立的「東州兵」拚力死戰,才平息了叛亂,擊殺趙韙於江州。

另一方面,劉瑁迎娶了吳氏為妻,這促使劉瑁獲得了吳懿、吳班家族的支持。當然,吳懿、吳班,都是兗州人士,也即不是益州的本地士族。所以,非常明顯的是,在劉焉去世後,益州的本地士族,更傾向於支持劉璋即位。

換而言之,如果是劉璋的兄長劉瑁即位,那麼,劉瑁因為妻子吳氏的緣故,必定會重用吳懿、吳班等人,這是益州本地士族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因此,在劉瑁和劉璋之間,他們更加支持年幼的劉璋即位。相對於劉瑁,劉璋即位之後,自然會更加依靠益州的本地士族,所以,這才有了趙韙等人掌握大權,並發起了針對劉璋的叛亂。

最後,對於劉璋來說,雖然平定了趙韙之亂,但是,益州還是在他手中丟掉了。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建安十六年(211年),劉璋聽說曹操將派兵到漢中征討張魯,心中恐懼,張松又勸說劉璋:「現在州中將領龐羲、李異等人都居功自傲,且心懷異志,如不能得到劉豫州的幫助,益州將外有強敵攻擊,內有叛亂不止,必定走向敗亡。」劉璋又聽從了張松之言,立刻派法正率部隊迎接劉備。

建安十七年(212年),劉備發動了益州之戰。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進兵包圍成都,並派簡雍勸降劉璋。最終,益州牧劉璋放棄了抵抗,將益州讓給了劉備。總的來說,自公元188年進入益州開始,到公元214年丟掉益州,劉焉、劉璋父子,在益州割據的時間長達26年,這在漢末三國時期的諸侯中,自然是比較長的時間了,比如呂布割據徐州,僅僅過了數年時間就滅亡了。再比如袁術公元197年稱帝,公元199年就被曹操消滅。從這一角度來看,劉焉去世後,劉璋即位的結果,已經是不錯的選擇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