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麼要三顧茅廬?他想幹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劉備為什麼要三顧茅廬?他想幹什麼

劉備為什麼要低三下四的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三國網小編一起看下去。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諸葛亮在謀士參謀中算是佼佼者,但他在出道前卻是一介書生,臥耕於隴畝,過著「歸隱」生活,顯得默默無聞,可是劉備偏偏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幫忙奪取天下。這讓世人感到很疑惑,劉備為什麼一定要三顧茅廬選諸葛亮作為輔佐人呢?

要明白這個問題,跟劉備當時的處境不無關係。

劉備初起事時,雖有成就王霸事業的壯志,又有猛將關羽、張飛的輔助,但因為沒有一條正確的發展路線,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處於被動局面。最初「往奔青州公孫璜」,其後「從徐州牧陶謙」,之後又歸曹操,再歸袁紹,最後「敗奔荊州依附劉表」結果是南北奔走二十多年,滿頭都是白髮了,仍然處於顛沛流離之中。

這種狀態同劉備集團人員構成的局限性有關。劉備本人在計謀幹略方面「不逮魏武」,結義兄弟關、張則驍勇有餘而智謀不足,劉備集團中缺乏如曹、孫集團中的荀彧、郭嘉或周瑜、魯肅這樣運籌帷幄的智謀型人才。這是個缺乏理論思維的軍事集團,他們不懂得高級智力活動對事業的決定性意義。他們對天下形勢缺乏正確的分析,也提不出一整套的政治策略和軍事策略。長時間處在走一步、看一步的經驗主義支配之下。

劉備集團缺乏運籌帷幄的智謀型人,這跟他開始時對文化人才重視不夠不無關係。徐州的陳登是個很有才幹和抱負的人,劉備領徐州牧時,陳登還支持過他,可是劉備對他不重視。後來陳登歸於呂布。所以後人說:「使陳登尚在,當昭烈復據徐,必戮力合規,同契王室,或不至失土北奔也所以,劉備「三顧茅廬」敦請諸葛亮,是在屢經挫敗,從失敗的反思中作出的決定。他訪問荊州名士司馬德操尋求人才,司馬德操告訴他:「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風錐。」伏龍即諸葛亮。不久,他又從徐庶那裡得知諸葛亮當時正躬耕於隆中,於是,劉備與關羽、張飛三顧茅廬,終於以真誠的態度,爭取到了諸葛亮的合作諸葛亮給劉備指出了一條正確的發展路線,也就是後人說的「隆中對」。

其主要內容是「跨有荊益」,作為根據地,然後「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於孫權」,待機進取中原。

對劉備集團來說,這在當時的情況下是唯一符合客觀情況的發展路線。

諸葛亮的「隆中對」給處於迷茫之中的劉備指明了方向。從此,劉備與諸葛亮「情好日密」,不久之後就擺脫了被動局面。赤壁之戰後,劉備又任渚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他終於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取得荊、益兩州,開創了三國鼎立的新局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