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謀士參謀魯肅的才謀如何?最具有戰略眼光,不亞於諸葛量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東吳謀士參謀魯肅的才謀如何?最具有戰略眼光,不亞於諸葛量

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魯肅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諸葛亮智辭魯肅 趙子龍計取桂陽」,前番孫劉聯軍赤壁之戰大破曹操之後,周瑜攻打南郡,又擊敗了曹仁,周瑜也受了箭傷。諸葛亮乘機派張飛、趙雲襲取了荊州和襄陽,氣得周瑜要跟諸葛亮拚命。於是魯肅勸他以大局為重,吳蜀兩國應不計前嫌聯手抗曹。

演義中神化了諸葛亮,也矮化了周瑜。對魯肅這個角色,倒是詮釋得比較符合實際。客觀來說,魯肅才是東吳第一謀士參謀,他的戰略眼光不亞於諸葛亮。劉備借荊州不還,給蜀吳兩國衝突埋下禍根。不過魯肅生前,一力維持著和平局面,他深知一旦兩國紛爭,就會給魏國以可乘之機,無疑於自取滅亡。

歷史上的周瑜眼光、氣量也都不弱。他臨死前向孫權推薦了魯肅,接替自己的職務,因此魯肅才得到進一步重用,擔任了奮武校尉等職。魯肅與關羽各自統兵,在兩國邊界對峙。關羽驕橫無禮,兩軍時有摩擦,魯肅為了顧全大局,總是以友好的態度息事寧人,以致有人誤以為他懦弱無能。

劉備平定了益州之後,孫權立即要求蜀國歸還荊州三個郡,蜀國方面找借口拒絕。孫權怒了,派呂蒙帶兵去搶,結果長沙、桂陽兩郡不戰而降。劉備見狀也火了,親率數萬大軍屯紮到公安,派關羽出兵搶地盤。孫權不甘示弱,坐鎮陸口,命魯肅進駐益陽,抗拒關羽。吳蜀兩國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此時兩國最心焦的人,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魯肅。

魯肅一心要維持和平,派使者去見關羽,提出了單刀赴會,要跟關羽和平協商。雙方各為本國利益,爭論荊州的歸屬權,關羽辯不過魯肅。但荊州問題也不是一場會談就能解決的,兩人不歡而散。這時曹操進攻漢中,威脅到益州的安全,劉備不敢再跟孫權對峙,提出和平方案。於是以湘水為分界線,兩國平分荊州,吳國擁有江夏、長沙、桂陽三郡,蜀漢擁有南郡、武陵、零陵三郡。雙方的矛盾暫時緩和。

周瑜命短,魯肅也好不到哪去,公元217年就去世了,才活了四十六歲。魯肅在演義裡懦弱,在電視劇中更是個老好人,實際上他是東吳最後一個具備戰略眼光的重臣。諸葛亮深知魯肅為兩國和平操碎了心,得知他的死訊十分惋惜,為他舉哀三日。

吳蜀兩國最終撕破臉,也要怪關羽。關羽一邊防備魏國,一邊還念念不忘要搶吳國的地盤,雖然沒有大打出手,卻讓陸遜和呂蒙懷恨在心。世人都說陸遜如何厲害,呂蒙如何足智多謀,實際上兩人都目光短淺。趁關羽攻打魏國襄樊失利,呂蒙乘機搞了白衣渡江,偷襲荊州,害死了關羽。表面看,吳國佔了便宜,實際上形同聯合曹操打擊了蜀國。不要說魯肅在世會氣得吐血,就是周瑜不死,也絕不會聽任他們幹這樣的蠢事。

呂蒙的行徑成功刺激了劉備,劉備痛失關羽、張飛,自己也不想活了,誰的話也不聽,親自率軍攻打吳國。夷陵之戰吳國大勝,但這同樣無疑於自挖牆角,削弱蜀國對吳國來說不是什麼好事。可惜孫權、呂蒙等人還自以為得計。兩國鬧成這樣,諸葛亮痛心疾首,後來北伐之時,只得主動與吳國修好。如果吳國還有魯肅這樣的人在,三國能否歸晉就難說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