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被忽視的大臣,張昭一生如何評價?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東吳被忽視的大臣,張昭一生如何評價?

提起三國時期的忠臣良相,人們總會想起諸葛臥龍,因為他費盡心力輔佐蜀漢兩代國君,有不世之功。但其實在歷史上,有一個大臣也是接連輔佐了兩代主公,也同諸葛亮一般承擔過托孤重擔。這個人正是張昭,一個因種種原因而被大家低估的人物。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張昭一生對吳國有不世之功,在孫策創業之初,他盡心盡力輔佐孫策,被孫策稱為自己的「管仲」,要知道孔明也只是自比管仲。張昭之才當屬當時一流,深得世人拜服。連那個敢於裸體大罵曹操的狂士禰衡都不敢輕視張昭。作為三分天下的吳國的定國柱石,張昭為穩定東吳立下了不朽功勳。在孫權剛即位之時,東吳內部很多人都不服氣,甚至有人打算篡位謀逆,乃至對外勾結外敵發起叛亂。在此危難當頭之際,張昭挺身而出力挺孫權,給予了孫權以堅定的支持。最終使孫權穩地位,並平定了孫吳的內亂。由此可見,張昭之才,絲毫不亞於孔明。

張昭有如此之才,卻依然被人們所低估,很重要的一點便是由於當初曹操揮師南下之際張昭採取的投降政策。他的這一點一直被後世之人所詬病,甚至導致人們選擇性的忽略了他的才幹。但細細思之,張昭採取的投降戰略也不無道理。當時曹操優勢之強確實令人畏懼。首先,曹操有「大漢天子」這塊金字招牌,有了這塊金字招牌不僅可以吸取人才,贏得民心,更可以名正言順的征討叛逆。東吳如果起兵反抗,自然會落得一個逆賊的名頭,在興兵之名上便落了下乘;此外,曹操不僅師出有名,而且拳頭也大。他不僅有曾經蕩平北方的無敵鐵騎,更有舳艫千里旌旗蔽空的強大水師,而且他在地理位置上地處上游,也佔有優勢。反觀東吳,地處下游,而且兵少將寡,即便加上劉備集團也很難與曹魏爭鋒;最後,當時曹操已平定北方,君臣也相對一心,大有橫掃天下之勢。而東吳呢?東吳此時內亂之痛還未完全消去,而且廟堂內部主戰與主和兩派也是爭吵不休。打仗的要素:天時,地利,人和東吳都遠不如曹魏。而降了曹操呢?不僅可以保全東吳的勢力,而且曹操也往往善待投降自己的人,人和勢力都保全了,完全可以如昔日漢高祖一般待機而動,東山再起。可能張昭正是處於這樣的考慮,才選擇主和。

不可否認的是,張昭對東吳的忠誠是不可否認的,不然在孫權剛即位之際,張昭憑借自己的聲望與勢力,未嘗不可將孫權取而代之。但他並沒有這麼做,可見張昭的忠心之堅,舉世可鑒。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