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在少數民族中的傳播與影響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演義》在少數民族中的傳播與影響

《三國演義》問世以來,不僅在漢族人民中早已家喻戶曉,而且在少數民族中也得到廣泛傳播,並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對此,可說的內容很多,可以寫成一本厚厚的專著。而由於資料非常零散,尚待系統收集,一時還難以全面敘述。這裡姑且以資料較多的滿族為主,略談一二。早在明代中、後期,《三國演義》就傳入了滿族。一般民眾固然是通過戲曲和說唱藝術來瞭解《演義》的故事,懂得漢文的人們更可以直接閱讀《演義》的刻本。滿清王朝的開創者努爾哈赤就是「幼時愛讀《三國演義》,又愛《水滸傳》,此因交識漢人,而得其賜也。」(《清朝全史》)其子皇太極也特別喜愛《三國演義》。

皇太極繼承汗位不久,便於天聰年間命學士達海將《三國演義》譯成滿文,以供滿族文武大臣學習,這大大推動了《演義》在滿族上層的傳播。滿族入關以後,又出現了多種滿文譯本,今天知道的就有三種。對《三國演義》的喜好,已經成為滿族人民普遍的習尚。除了滿族之外,《三國演義》在蒙古族、朝鮮族、回族、彝族、苗族中也傳播甚廣,在其它許多民族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傳播。《三國演義》在少數民族中的傳播和影響,可從三個方面來看。(一)政治軍事方面努爾哈赤、皇太極等滿族領袖,一開始就從開創帝王之業的現實需要出發,從《三國演義》中學習政治方略和軍事謀略,而且取得極大成效。

例如,考慮到滿族人口太少,他們特別重視加強與蒙古各部的關係,發揮其輔助作用。於是倣傚"桃園結義",與蒙古諸汗約為兄弟,自認為是劉備,而以蒙古為關羽,並通過不斷抬高關羽來表示尊崇蒙古之意。這一手果然有效,在清朝統治的二百多年中,蒙古各部「備北藩而為不侵不叛之臣者,端在於此,其意亦如關羽之於劉備,服事唯謹也。」(《缺名筆記》)又如,為了招降明朝將領,他們大加懷柔,竭力攻心。他們制定了對明朝降將的優待條件,不僅論功行賞,而且明確規定﹕「凡一品官以諸貝勒女妻之,二品官以國中大臣女妻之」,還要「每五日一大宴」,就像曹操籠絡關羽一樣。明朝總兵祖大壽駐守大凌河時,因糧盡援絕而降,不久又逃回錦州,直到錦州即將陷落時才再次投降。皇太極並不追究,仍命他為總兵。這顯然受到「七擒孟獲」的啟發。

再如,為瓦解敵方,他們運用了各種縱橫捭闔的手段。明朝遼東巡撫袁崇煥,才幹出眾,多次打退清兵的進攻,努爾哈赤、皇太極均無可奈何。天聰三年(1629年)底,皇太極率兵繞道入關,進逼北京,袁崇煥星夜回援。皇太極見他太難對付,便使用反間計,密令兩個部將故意在兩個被俘的明太監附近耳語,說袁崇煥與皇太極有勾結,然後又故意讓其中一個姓楊的太監逃走。楊太監將偷聽來的假情報報告崇禎皇帝,崇禎皇帝竟然輕信,將袁崇煥處死,自壞長城。這完全是《三國演義》中「蔣干盜書」故事的翻版,皇太極卻又一次成功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