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最是無情帝王家 曹丕後來為什麼不處死曹植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俗話說最是無情帝王家 曹丕後來為什麼不處死曹植

很多人都不瞭解曹丕不殺曹植,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無論《三國演義》還是《三國誌》裡面都記載了一件大事:曹丕曹植爭奪太子(世子?)之位。以致後來有了《七步詩》的說法。

劉克莊:「曹植以蓋世之才,他人猶愛之,況於父呼。使其少加智巧,奪嫡猶反手爾。植素無此念,深知斂退,雖丁儀等坐誅,辭不連植。黃初之世,數有貶削,方且作詩責躬,上表求自試。兄不見察,而不敢廢恭順之義,卒以此自全,可謂仁且智矣。」

這裡面有個說法,曹植想要奪嫡,簡單的跟翻手掌似的。本來就沒有奪嫡的想法,奈何大臣推動,但自己知道不是那塊料,所以收斂。後來大臣丁儀牽連其中,即使死了丁儀也沒有把曹植拖進去。

這說明了曹植不死的原因,不光是因為他的母親卞皇后(卞皇后,同時也是曹丕的母),也有背後大臣們的功勞。

其實,早在曹操晚年的時候,曹操就考量過這兄弟兩的秉性。奈何,曹植太狂浪不羈了,沒有擔當起大任,在於曹丕的交鋒當中屢次失利,或者說曹植壓根就沒有把心思放在奪嫡身上,也不知道如何反擊。後世所存的食療無不一一標明了,曹植從沒有主動尋事。

洛神賦

歷史資料記載的大部分情況如出一轍:曹丕多次得到大臣們的提醒,曹植身邊的大臣多次打小報告。

身邊政黨分析

晚年的曹操一直為繼承人擔憂,一方面是曹植曹丕都很優秀,作為父親,手心手背都是肉,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停屍不顧,束甲相爭」的局面發生,袁氏兄弟鬩牆而導致袁氏覆滅的事例還在眼前。曹操只得採取「養蠱」之術,讓兄弟二人在一個盆子裡面相爭,外面制止文武大臣直接介入,儘管這樣,出身豪門世家和曹操本身的沛國元老還是摻和其中了。

曹植黨羽

曹彰 曹植兄長 卞皇后所生楊修 弘農楊氏 主簿,略有小聰明丁儀 沛郡 西曹掾後被曹丕滿門抄斬丁廙 沛郡 黃門侍郎丁儀之弟

其他暗中支持的大臣

曹植

荀彧、荀惲父子 荀惲與曹植交往甚密,荀彧死的死的時候別人不敢忤逆曹操,曹植為其做祭文。曹洪 曹洪與荀彧是親家,屬於穎川派繫於禁 曹植與於禁十分友好,於禁南征時候兵敗,曹植曾一度請兵。

一些疑問

我也曾疑惑過很久,曹植為什麼能得到曹操身邊老人手的支持以及穎川儒門的相助。後來通過曹植的文章才能分析得出一二。

曹操

曹植很任性,這點無疑,大部分任性的人都不善於心計,有真性情,很容易打動人。所以說,曹操身邊的人即便不願意支持他,也不願意看到他因奪嫡失敗被殺。

按道理來說,曹植的名氣很大,影響很大,理應有很多的追隨者,可偏偏不見記載於歷史。

而明面上贊同他的人又都被曹丕處死。其他的都寂寂無聲,不見經傳。

這與後來的各種美譽大不相符。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